
骄纵不逊。《明史·李梦辰传》:“骄抗如此,安可不重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检讨上书事》:“皇太子虽以疾废,然其过失,良由习於骄抗,左右小人诱导之故。”参见“ 骄伉 ”。
“骄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āo kàng,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骄纵不逊,即既骄傲自大,又表现出抗拒、不顺从的态度。该词多用于描述人因自视过高而行为傲慢、难以管束的状态。
构词解析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对人物品行的评价,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或学术讨论中仍可见。
“骄抗”综合了“骄傲”与“抗拒”的双重特质,常用于批判性语境,强调对他人的不尊重和不服管束。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明史》或《啸亭杂录》等史料。
骄抗(jiāo kà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骄"(jiāo)一词的拆分部首为"马",总计有10划;"抗"(kàng)一词的拆分部首为"扌",总计有7划。
这一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文字系统转型前, "骄抗" 的写法为「驕悍」的繁体字形式。「驕」代表骄傲、自豪;「悍」代表强悍、勇敢。后来,随着简化字的推行,「驕悍」被「骄抗」所取代。
以下是一些使用「骄抗」的例句:
一些相关词语:
总之,「骄抗」这个词语形容了一种骄傲自豪且勇敢坚决的态度。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注重表达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骄傲和抵御。通过使用「骄抗」一词,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一个人或事物的强韧和坚定的特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