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ame source]
(2) 指水流同一源头
(3) 指事物的来源相同
同字未必同源。——王力《同源字论》
(1).指水流同一源头。《文选·左思<魏都赋>》:“墱流十二,同源异口,畜为屯云,泄为行雨。” 李周翰 注:“同源,同 漳水 ;异口,分渠口各别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 湘 灕 同源,分为二水,南为 灕水 ,北则 湘川 。”
(2).谓事物的来源相同。《后汉书·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我想,人猿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 王力 《同源字论》一:“同字未必同源。”
“同源”是一个多领域通用的概念,指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起源或关联性。以下为详细解释:
水流同源
指不同水流出自同一源头。例如《水经注》记载湘江与漓江“同源异流”,北魏·郦道元称“湘灕同源,分为二水”。
事物来源相同
强调事物间的共同起源或关联性,如王力在《同源字论》中指出“同字未必同源”,说明语言中字形相同但来源可能不同。
生物学
指不同物种的器官或结构具有共同祖先,如人类手臂与蝙蝠翅膀的演化同源性,或女性卵巢与男性睾丸的发育同源性。
遗传学
用于描述DNA或蛋白质序列的祖先关联性,例如同源基因可能承担相似功能。
语言学
计算机科学
指“同源策略”(Same-origin policy),要求协议、域名、端口三者一致才能跨域访问资源。
如需更深入某个领域的解析,可进一步说明。
同源是一个两个字的词语,由“同”和“源”两个字组成。
“同”字的拆分部首是“口”,它的笔画数是五画;“源”字的拆分部首是“水”,它的笔画数是六画。
“同源”一词源自于中华文化,它主要用于形容某些事物具有同一起源、同一血统、同一来源的特征。
在简体中文中,“同源”字组的写法和发音是一样的,没有繁体字形。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同”字通常用上部为“口”下部为“冂”的字形表示;“源”字则是由上部为“水”,下部为“原”(表示泉水)的字形组成。
1. 这两个民族有着同源的文化。
2. 这两种动植物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它们确实具有同源的基因。
衍生词:同源词
构词法:同源性、同源关系
同宗、同族、同血
异源、异族、异血
疤痕饱受标季鷩鴺钗梳诚悬醇古次长祖错误打保得佛等到泛滥成灾分词风飙赶不及鹳鹊贯狱龟蒙鹤觜锄洄纠加添结扭金字絶潢角力戏窭民夸辩良枣连头带尾列戍罗诃卖扑毛女洞门历绵延名缰利锁明勑溟漭敏强排閤溥将迁沙气哺哺穷年累世渠弥庶出疏麻宿醉贪相岧亭听筒徒驭温淳闻而生畏紊斁相待如宾缃奁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