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相宗的意思、相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相宗的解释

佛教语。法相宗的略称。 清 钱谦益 《寄内衡法师书》:“又古来判教,大率以瑜伽属相宗,中论属性宗。相先性后,似有浅深差别。” 清 谭嗣同 《<仁学>界说》:“凡为仁学者,於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参见“ 法相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相宗是汉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特指以印度瑜伽行派思想为核心、专注研究“万法唯识”理论的宗派,在中国佛教史上主要体现为法相唯识宗(又称唯识宗、慈恩宗)。其核心教义认为一切现象(“相”)皆由心识(阿赖耶识)所变现,强调通过精密分析心识结构与修行次第证得佛果。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字义与宗派定位


二、核心教义:万法唯识

相宗主张一切外境皆非独立存在,而是由内在心识(尤指第八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所变现,即“识外无境”。其理论体系包含:

  1. 八识分类:眼、耳、鼻、舌、身、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构成认知与存在的根本。
  2. 三性说:
    • 遍计所执性:凡夫虚妄分别的境界;
    • 依他起性:依因缘而生的假有现象;
    • 圆成实性:诸法真实的空性本质(《成唯识论》)。
  3. 转识成智:通过修行将有漏的八识转化为无漏的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最终成就佛果(《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三、历史源流与代表人物


四、学术价值与影响

相宗以严密的逻辑分析和名相辨析著称,被誉为“佛教哲学的高峰”。其理论深刻影响了汉传佛教的认识论与修行观,并为近代哲学、心理学研究提供思想资源(如熊十力《新唯识论》)。


参考资料:

  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相宗"条目
  2.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唯识宗"章节(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3. 玄奘译《成唯识论》(大正藏第31册)
  4.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慈恩宗"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

“相宗”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其含义:

一、佛教术语(主要含义)

相宗是法相宗的简称,属于大乘佛教的重要流派,与“空宗”(中观宗)相对。其核心教义和特点包括:

  1. 别称与渊源
    亦称“有宗”“瑜伽行派”,由印度无著、世亲兄弟创立,中国唐代玄奘、窥基师徒将其引入并发展为法相唯识宗。
  2. 核心教义
    主张“万法唯识”,认为一切现象(相)皆由心识(阿赖耶识)所变现,强调通过分析名相(概念)破除对“我”“法”的执着。
  3. 修行方法
    提倡“转识成智”,即通过修行将凡夫的八识转化为佛的智慧,尤其注重对《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经典的研习。
  4. 与空宗对比
    空宗(中观宗)强调“一切法空”,而相宗在承认空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心识结构与现象缘起,认为空性需通过细致的名相辨析来证悟。

二、汉语成语(次要含义)

在非佛教语境中,“相宗”可表示相互尊敬、推崇,由“相”(互相)和“宗”(尊崇)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人际间的深厚情谊,如师生、亲友关系。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佛教相宗的哲学体系或历史发展,可参考《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等典籍,或查阅专业佛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额驹备警犇星鄙騃参度草窃畅叫扬疾扯里狲赐福欑罗村原错迎得众刁钻促掏谛观对景挂画肥盛氛埃讽谏鬲咽公平孤拐面皓手嗥啼衡鹿和怡候接猴枣滑头滑脑降光弶网键控简炼谏劝髡躶莱芜甑老好人两嘿懔然眇芒末缀闹虚捻色捏定脓团钱财亲家曲线图师帅时隐时见睡顿四环路蹋鸱天工开物吐白吴邓仙吏险敻小双包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