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头似圆鼓的钉子。有的圆头上有花纹。 庾信 《和赵王看伎》“圆花钉鼓牀” 清 倪璠 注:“圆花,鼓钉也。鼓钉圆,刻作花文,钉其上,故云。”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京师穷市上,有古铁条,垂三尺许,阔二寸有奇。形若革带之半,中虚而外锈澁,两面鼓钉隐起,不甚可辨。”
“鼓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一种头部呈圆鼓形状的钉子,常见于传统器物或装饰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鼓钉的典型特征是一端为圆鼓形,部分鼓钉的圆头上还刻有花纹。这种钉子既具有固定功能,又兼具装饰性,常见于古代家具、乐器(如鼓床)或建筑构件中。
在工业领域,鼓钉也指一种双鼓形铆钉,用于金属板材铆接,具有抗拉、耐高温等特点,常见于机械、船舶等行业。但此含义属于专业术语,日常使用较少。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应用,可参考汉典等辞书来源。
《鼓钉》(gǔ dīng)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部首、笔画和音节组成。这个词的意思是使用锤子或其他工具锤击钉子。
《鼓钉》的部首是“钅”,它是金属部首,表示与金属有关。这个词的笔画数目是8画。
《鼓钉》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筑行业。在古代,人们在建造房屋和其他结构时经常需要使用锤子来敲打钉子,以固定构建的各个部分。因此,这个词形成了代表敲打钉子的意义。
《鼓钉》的繁体字是「鼓釘」。
在古代,「鼓钉」这个词的书写形式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它的基本含义和代表敲打钉子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并没有发生变化。
1. 他用锤子鼓钉将木板固定在墙上。
2. 请小心敲打钉子,不要伤到手指。
一些与《鼓钉》相关的词语包括:
- 钉子(dīng zǐ):一种用来连接或固定物体的金属或木制品。
- 锤子(chuí zi):一种用来敲打物体的工具,通常具有金属头和手柄。
与《鼓钉》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
- 打钉(dǎ dīng):指使用工具敲打钉子进行固定。
- 锤击(chuí jī):意味着使用锤子或类似的工具进行打击。
与《鼓钉》意思相反的词语可能是:
- 拔钉(bá dīng):表示将被固定的钉子从构建物中拔出。
- 移除(yí chú):指将钉子或其他固定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