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符虎的意思、符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符虎的解释

即铜虎符。 汉 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猥辱大命,显授符虎。” 李善 注引《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符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指古代用作调兵遣将凭证的虎形兵符。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1. “符”的本义与功能:

    • “符”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参见:《说文解字》在线查询)。其本义是指一种凭信、凭证。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或用于关防出入时,常将凭证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需要时以两半相合为验,称为“合符”。这种制度确保了命令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 符的材质早期多用竹、木、玉或金属制成,形状多样,其中虎形是代表军事调遣的重要形制。
  2. “虎”的象征意义:

    • “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山兽之君”(参见:《说文解字》在线查询),是威猛、力量和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军事文化中,虎被视为勇武的化身,常用来象征军队的威势和统帅的权威。
    • 选用虎形制作兵符,正是取其威严勇猛、震慑四方的寓意,用以体现军事命令的严肃性和不可违抗性。
  3. “符虎”的合成义与历史应用:

    • 因此,“符虎”特指古代帝王授予将领或地方长官用于调遣军队的虎形兵符。它是“符”作为凭证的具体化形式,以“虎”的形象强化其军事属性和权威性。
    • 持有符虎意味着获得了调动军队的权力。最著名的典故是战国时期的“窃符救赵”,信陵君魏无忌通过魏王宠妃如姬窃得魏王掌握的半个虎符,与将军晋鄙持有的另一半合符,成功夺取兵权救援赵国。此事详载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参见:《史记·魏公子列传》原文)。
    • 符虎通常由金属(如铜)铸造,分成左右两半。右半符留在朝廷或君主手中,左半符授予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使者持右半符前往,与将领持有的左半符相合,命令方能生效。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古代中央对军权的严格控制。

“符虎”一词,源于“符”作为凭信的本质和“虎”所象征的军事权威,专指古代用于调兵遣将的虎形兵符。它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中重要的信物,象征着君主授予的军事指挥权,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合符”的程序,体现了权力制衡与命令验证的机制。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在《史记》等典籍中有明确记载和生动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符虎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特殊术语,其含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符虎即铜虎符,是汉代朝廷授予郡守的军事信物,与竹使符共同构成地方军政权力的象征。该词后引申指代州郡长官的职权范畴。

二、历史背景

  1. 制度起源 汉文帝时期首创铜虎符制度,作为中央与郡守之间的调兵凭证。符体铸成虎形,分左右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授予地方。

  2. 功能特性 • 军事调遣:需两半符节契合才能生效 • 职权象征:与竹使符共同构成地方行政军事双轨制 • 形制特征:虎形设计取「虎为百兽尊」的权威寓意

三、词义演变 • 原义:特指铜铸虎形兵符 • 引申义:代指刺史、太守等地方要职的军政权力 • 文献用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中「显授符虎」即指获任要职

四、文字解析 • 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 • 虎:既指符节形制,又暗喻军事权威 该词组合体现了古代「见符如见君」的集权制度特征

注:以上解析综合了《汉书·文帝纪》《文选》等古籍记载,以及历代职官制度研究成果。如需查看完整文献引证,可参考、2、3提供的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板税本传崩颠宾至如归出入法疵诟灯草席等类低回动武端渐敦祗洱海根苗构立鸿爽华孽讳树数马浃辰羁碍讲校涧门蹇歰僭易积德累功揭席疾风知劲草坑泽口小老儿子隶卒骡子军毛拉麪店免费暝霭佞兑飘堕掊斗折衡旗盖齐和倾目群龙无首忍苛洒沥姗姗来迟寿头松穣碎细擡舁逃难投心橐装土塑威仪委至文形五美飨糖惜寸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