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虎的意思、符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虎的解釋

即銅虎符。 漢 制,朝廷授予郡守銅虎符、竹使符,後因以指州郡長官的職權。《文選·陸機<謝平原内史表>》:“猥辱大命,顯授符虎。” 李善 注引《漢書·文帝紀》:“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指古代用作調兵遣将憑證的虎形兵符。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1. “符”的本義與功能:

    • “符”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參見:《說文解字》線上查詢)。其本義是指一種憑信、憑證。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征調兵将或用于關防出入時,常将憑證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需要時以兩半相合為驗,稱為“合符”。這種制度确保了命令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 符的材質早期多用竹、木、玉或金屬制成,形狀多樣,其中虎形是代表軍事調遣的重要形制。
  2. “虎”的象征意義:

    • “虎”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山獸之君”(參見:《說文解字》線上查詢),是威猛、力量和權威的象征。在古代軍事文化中,虎被視為勇武的化身,常用來象征軍隊的威勢和統帥的權威。
    • 選用虎形制作兵符,正是取其威嚴勇猛、震懾四方的寓意,用以體現軍事命令的嚴肅性和不可違抗性。
  3. “符虎”的合成義與曆史應用:

    • 因此,“符虎”特指古代帝王授予将領或地方長官用于調遣軍隊的虎形兵符。它是“符”作為憑證的具體化形式,以“虎”的形象強化其軍事屬性和權威性。
    • 持有符虎意味着獲得了調動軍隊的權力。最著名的典故是戰國時期的“竊符救趙”,信陵君魏無忌通過魏王寵妃如姬竊得魏王掌握的半個虎符,與将軍晉鄙持有的另一半合符,成功奪取兵權救援趙國。此事詳載于《史記·魏公子列傳》(參見:《史記·魏公子列傳》原文)。
    • 符虎通常由金屬(如銅)鑄造,分成左右兩半。右半符留在朝廷或君主手中,左半符授予統兵将領或地方長官。調兵時,需使者持右半符前往,與将領持有的左半符相合,命令方能生效。這種制度設計體現了古代中央對軍權的嚴格控制。

“符虎”一詞,源于“符”作為憑信的本質和“虎”所象征的軍事權威,專指古代用于調兵遣将的虎形兵符。它是中國古代軍事制度中重要的信物,象征着君主授予的軍事指揮權,其使用需嚴格遵循“合符”的程式,體現了權力制衡與命令驗證的機制。其曆史淵源和文化内涵在《史記》等典籍中有明确記載和生動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符虎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中的特殊術語,其含義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符虎即銅虎符,是漢代朝廷授予郡守的軍事信物,與竹使符共同構成地方軍政權力的象征。該詞後引申指代州郡長官的職權範疇。

二、曆史背景

  1. 制度起源 漢文帝時期首創銅虎符制度,作為中央與郡守之間的調兵憑證。符體鑄成虎形,分左右兩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授予地方。

  2. 功能特性 • 軍事調遣:需兩半符節契合才能生效 • 職權象征:與竹使符共同構成地方行政軍事雙軌制 • 形制特征:虎形設計取「虎為百獸尊」的權威寓意

三、詞義演變 • 原義:特指銅鑄虎形兵符 • 引申義:代指刺史、太守等地方要職的軍政權力 • 文獻用例:陸機《謝平原内史表》中「顯授符虎」即指獲任要職

四、文字解析 • 符:古代朝廷傳達命令的憑證 • 虎:既指符節形制,又暗喻軍事權威 該詞組合體現了古代「見符如見君」的集權制度特征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漢書·文帝紀》《文選》等古籍記載,以及曆代職官制度研究成果。如需查看完整文獻引證,可參考、2、3提供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北關辯眼博洽多聞不老少不露聲色唱明唱呻出首存摺撮白大龍湫打麥殚竭大有年電氣化鐵路凋窭頂天踵地端俨杜浣花附舟郜大鼎高俊冠軍害羣之馬含真客赫赫之功紅林徽章腳鈎畿驿看風轉舵侃大山沴疠啰噪路易密會牧羊人匏巴皮裡抽肉平平靜靜秦晉之盟寝帳杞憂缺典熱人上邊埏路蛇章駛卒屬疾松楸宿念韬秘蛻故孳新委冰無悰遐策香港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