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威仪的意思、威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威仪的解释

(1) [impressive and dignified manner]∶仪表威武严肃;军容整齐的

(2) [suite]∶指随从

详细解释

(1).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孔颖达 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后汉书·儒林传下·董钧》:“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輒令 钧 参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明道先生 尝至 天寧寺 ,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礼之文备矣。”

(2).庄重的仪容举止。《书·顾命》:“思夫人自乱於威仪。” 孔 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汉书·薛宣传》:“ 宣 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 许地山 《缀网劳蛛》:“那班没有思想的男子在休息的时候,便因着她底姿色争来找她开心,但她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的邪念。”

(3).指服饰仪表。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张行信 ﹞为人简朴,不脩威仪。”

(4).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晋书·卫瓘传》:“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及大车、官骑、麾盖、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隋书·礼仪志三》:“七埒各置埒将,射正、参军各一人,埒士四人,威仪一人,乘白马以导。”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及塟於东郊,上与淑妃御 延兴门 ,出内库金玉駞马、凤凰、麒麟,各高数尺,以为威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 神霄 ,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

(5).道教官职名。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召为威仪及天下採经使。”《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三》:“ 浙西 奏,道门威仪 郑章 、道士 夏隐言 ,焚修精志,妙达希夷,推诸辈流,实有道业。”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道录》:“《宋朝会要》曰, 唐 有左右街威仪, 周 避讳改为道録, 宋 朝因之。”参见“ 威仪师 ”。

(6).佛教语。谓行、坐、住、卧为四威仪。泛指举止动作的种种律仪规范。《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

(7).指瑞草。《旧唐书·德宗纪下》:“‘节度使宜以鶻衔綬带,观察使宜以鶻衔威仪。’威仪,瑞草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威仪"是汉语中承载礼仪文化的重要复合词,其内涵可从两部权威辞书系统阐释:

一、庄严的仪容举止

《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指"庄重的仪容举止",强调个体通过端正姿态传递的威严感,如《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即展现君子庄重不可侵犯的气度。《现代汉语词典》补充其包含"使人敬畏的严肃态度",如《后汉书·皇后纪》载明德皇后"正身率下,威仪不愆",突显仪态与威严的融合。

二、典章礼制中的威严仪式

《辞源》训释其第二义为"帝王或官员的仪仗、扈从",如《尚书·顾命》记载周成王丧礼中"诸侯相揖,趋出,王释冕,反丧服,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曰:『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完整呈现周代礼制中的仪仗规制。《周礼·春官》更详载司服职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佐证礼制与威仪的深度关联。

该词在历代文献中呈现双重文化维度:既强调个体通过仪态传递的庄重感,也特指制度化的礼仪体系,二者共同构建中国古代社会"礼以行义"的伦理框架。

网络扩展解释

“威仪”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古代经典及现代用法,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庄重的仪容举止
    指人通过严肃的容貌、端正的姿态和得体的行为展现出威严感,例如《诗经》中“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即强调仪态不可轻慢。
  2. 古代礼仪制度
    特指祭祀、典礼等场合的规范化动作和礼节,如《礼记·中庸》提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其与礼制的高度关联。

二、详细解释

  1. 传统礼仪范畴
    包括祭享、宴饮等仪式中的具体仪节,以及待人接物的规范动作,例如《归潜志》记载的“进退有礼”即属此类。
  2. 佛教术语
    指僧侣在行、住、坐、卧四方面的戒律要求,称为“四威仪”,强调修行者需内外兼修。
  3. 服饰与仪表
    元代的文献提到“服饰整肃”是威仪的一部分,说明外在装束的庄重性也是其重要体现。

三、例句与用法

四、文化背景

威仪在古代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等级和礼法制度的象征。例如《三国演义》中通过人物仪态刻画身份地位。

“威仪”融合了礼仪规范、仪态修养及宗教戒律,既有历史深度,又具备跨语境的应用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瘢痍宝塔诗俾倪抄撮叱呼宠惠传唤箠辱琮琤哒哒待阙大撒巴掌低云督师乏尽烦困饭筒飞云丹汾沮伏祠甘言美语惯宠掴手和好花茸画酉脚絣解费街闾金指甲九绝兽基岩口坠天花拉扯门大夫鸣官莫奈何木易逆沴狞劣秾逸女儿节轻柔青少年荣宠儒棋孺子欢上清观赏音赏银闪眼糁糁售谤水家束身贪多嚼不烂委至微恉毋望之福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