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妲的意思、襃妲的详细解释
襃妲的解释
亦作“褒妲”。 褒姒 、 妲己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耽玩,则觉 褒 妲 之惑我。” 唐 白居易 《古冢狐》诗:“何况 褒 妲 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词语分解
- 襃的解释 襃 ā 同“褒”。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号:
- 妲的解释 妲 á 〔妲己〕古人名,中国商代纣王的宠妃。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襃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襃姒”和“妲己”两名古代女性人物的代称组合而成,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代指“祸国红颜”。其中:
- 襃姒(即褒姒):西周幽王宠妃,典故“烽火戏诸侯”的核心人物。《史记·周本纪》记载其“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举烽火”,因幽王荒政误国而被视为王朝覆灭的象征。
- 妲己:商纣王宠妃,传说中以美色惑主,《尚书·牧誓》称纣王“惟妇言是用”,《国语·晋语》亦载其干预朝政,成为后世“女祸论”的典型代表。
两词合并为“襃妲”后,常见于诗文讽喻,如唐代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中“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即以典故暗喻女性对政权的负面影响。该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参政的偏见认知,现代研究中需结合历史语境辩证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襃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读音:bāo dá()
- 含义:指褒姒与妲己的并称。两人均为中国古代著名妃嫔,常被后世视作“美色误国”的典型代表。
二、人物背景
- 褒姒
西周幽王的宠妃,以“烽火戏诸侯”典故闻名,被认为是西周灭亡的诱因之一。
- 妲己
商纣王的妃子,传说中因妖媚惑主导致商朝覆灭,常见于《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
三、用法与语境
- 文学引用:常用于批判“美色误国”的历史典故,例如唐代白居易《古冢狐》中“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
- 异体字说明:“襃”是“褒”的异体字,因此“襃妲”等同于“褒妲”。
四、扩展说明
- 文化寓意:两人常被并提,借指以美色干预朝政、导致国家衰败的女性形象。
- 现代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评论中,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人物事迹,可参考《史记》《列女传》等史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止白青饱汉不知饿汉饥惭邓禹场商尘虑炽猛赤牵纯固答塞调谕谍者敌焰地窨子洞晰洞中肯綮端委独当一面敦确亸翠方社翻录废兴風行電掣风挛分香狗马心官婢果丞鲎珠换肩回波词俭退机肠寂嘿静碧机女酒蟹稘月赖昏老白干儿六一泥内屏抢时间乾衡前门去虎,后门进狼前时劁折寝兕洒兵上溯士乡水豹囊殊悬滩地填红贴就烃燍蚬木鞋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