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狂奴的意思、狂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狂奴的解释

(1).狂放不羁的人。 南朝 梁武帝 《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明 宋濂 《王冕传》:“﹝ 王冕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欢,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清 孙枝蔚 《自题辛酉诗卷》诗:“豪士狂奴旧有名,飞扬跋扈竟何成。”

(2).为自嘲之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 柳亚子 《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 狂奴故态 ”。

(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狂奴”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狂放不羁的人
    指性格豪放、不受世俗约束的人。例如南朝梁武帝在《答萧琛》诗中提到“狂奴异”,明代宋濂《王冕传》记载王冕因谈古论今、慷慨悲歌而被斥为“狂奴”。

  2. 自嘲之辞
    用作自我调侃,表达对自身狂放性格的无奈或豁达。如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李雍熙遣散歌姬后,友人作诗称他为“狂奴”,柳亚子也在诗句中以“狂奴”自嘲。

  3. 凶暴之徒
    指性格暴戾、行事凶残的人。例如《醒世恒言》中用“狂奴”形容摧残花木的恶徒。


二、文学与历史用例


三、总结

“狂奴”一词兼具褒贬,既可形容洒脱不羁的正面形象(如文人雅士),也可指代暴虐之徒,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狂奴故态”的典故,可参考中的详细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狂奴的意思

《狂奴》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狂(kuáng)的意思是疯狂、狂妄的表现;奴(nú)表示受奴役、被压迫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狂奴的部首分别是犭和女。犭是指犬部首,表示与犬(狗)相关,而女是指女性。

狂的笔画数量为7画,奴的笔画数量为5画。

来源和繁体

狂奴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其中狂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序言》中,“爰犬牝牝,狂夫狂妇”意指狂妄的男女。而奴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中,“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论》、《述》者其犹犬奴之言乎?”表示受奴役的人。

在繁体字中,狂奴分别为狂(狂)和奴(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狂奴的写法可能稍有变化。例如狂可能写作狂或狂。奴可能写作奴或奴。这主要取决于不同的书体、时代和个人的书写习惯。

例句

1. 他对待下属非常狂奴,让人无法忍受。

2. 这个社会曾经存在奴隶主和狂奴的关系。

组词

和狂奴相近或相关的词语有:疯狂、妄奴、狂妄、奴役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狂奴的近义词包括:狂妄、狂傲、妄尊、自负等。反义词包括:自由、独立、解放、平等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