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和棁。节,屋柱上端顶住横梁的方木;棁,梁上的短柱。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冬十月,作新亭于 马退山 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櫨节棁之华也。”集注:“节者,栭也,刻鏤为山;棁者,樑上楹,画为藻文。” 清 朱之瑜 《<十宫图>序》:“金釭玉带,翡翠文犀;节棁县楣,空青祖琭。”
“节棁”一词有两种不同层面的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指古代建筑中的两种构件:
典型用例:《论语》中提到“山节藻棁”,指将斗拱雕成山形、短柱绘水草纹,属天子宗庙的装饰规格。孔子因此批评臧文仲使用此规格藏龟是“越礼”行为。
作为复合词,引申为节制与放纵的辩证关系:
该词体现了中国古代礼制与伦理的双重性:既通过建筑等级制度反映社会规范,又通过哲学概念传递修身智慧。理解时需区分其具体语境指向物理结构还是抽象哲理。
《节棁》是一个很少被使用的汉字词语,它表示“削减、修剪”之意。通常用来形容树木的修剪以及对事物或计划的削减或修整。
《节棁》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
- “节”部是由“⺮”部首组成,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意思。
- “棁”部由木字旁组成,表示与木材或树木有关的意思。
整个词共有11划。
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偶尔可以见到它的使用。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为“節梲”。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时会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节棁》这个词,古代的写法可能会稍有差异,例如在部首的书写或者一些细节上。
以下是使用《节棁》这个词的例句:
- 在园林设计中,节棁树木是非常重要的。
- 在翻新计划中,我们需要节棁一些不必要的步骤。
- 这位雕刻师用《节棁》的方法修剪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组词:节制、棁柯、树木、修剪
近义词:修剪、削减、修整
反义词:增加、扩张、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