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论的意思、动机论的详细解释
动机论的解释
在道德评价中主张根据人的主观愿望来确定行为的道德意义的理论。与“效果论”相对。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动机是否善良,而与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无关;判断或评价行为的善恶只须看动机,不必看效果。这种理论割裂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片面的。参见“动机与效果”。
词语分解
- 动的解释 动 (動) ò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
专业解析
动机论,作为伦理学中的重要学说,其核心观点认为:评判一个行为是否道德,关键在于行为者内在的动机或意图,而非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后果。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释义及伦理学理论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内涵
动机论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完全取决于行为者出于何种动机或意图。一个行为即使产生了不良后果,只要行为者的动机是善良的、符合道德义务的,该行为在道德上就是善的;反之,即使行为带来了好的结果,但动机是自私或恶意的,则该行为在道德上仍是恶的。这强调了道德评价的内在性和主观性,将“心地纯正”、“为义务而义务”视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二、核心特征
- 动机至上性:行为的道德性由动机唯一决定,结果好坏不影响对行为本身的道德定性。
- 义务导向:强调行为应出于对道德法则或义务本身的尊重和遵循(例如,“我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对的”),而非出于个人喜好、利益计算或对结果的预期。
- 内在评价:道德评价聚焦于行为者内心的意念和出发点,而非外在的、可观察的客观效果。
三、代表学说(康德伦理学)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是动机论最著名的代表。他提出:
- 善良意志(Good Will):康德认为唯一无条件善的东西是“善良意志”,即纯粹出于对道德法则(他称之为“绝对命令”)的尊重而行动的意志。善良意志本身就是善的,即使它未能实现其目标。
- 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这是康德提出的最高道德原则,其中一个著名表述是:“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行为者必须纯粹出于对这一普遍法则的义务感而行动,才是道德的。
- 动机的纯粹性:康德强调行为的道德价值在于其是否“出于义务”(duty),而非仅仅“合乎义务”(conformity to duty)。例如,一个商人童叟无欺,如果是为了维护声誉(合乎义务但出于自利),则无道德价值;只有当他纯粹是因为“诚实是义务”而这样做(出于义务),其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
四、与“结果论/功利主义”的对比
动机论与结果论(如功利主义)形成鲜明对立:
- 动机论:道德与否看动机(Why?)。
- 结果论/功利主义:道德与否看结果(What?),即行为是否最大化了幸福或福祉。
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对“动机”的定义为“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或愿望”,体现了动机作为行为内在驱动力的核心含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
- 《伦理学大辞典》 - 对“动机论”、“康德伦理学”、“善良意志”、“绝对命令”等条目有详细阐释,是理解动机论伦理学内涵的权威工具书。朱贻庭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Kant’s Moral Philosophy” 条目提供了对康德动机论伦理学系统、深入且权威的学术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动机论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应通过主观动机而非客观效果来评判。以下从定义、理论特点和评价三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动机论认为,行为的善恶完全取决于行为者的内在动机是否善良,与行为产生的实际后果无关。例如,一个人救助他人时若出于纯粹的善意,即使结果造成意外伤害,该行为仍应被判定为道德。
二、核心理论特点
- 动机优先性:强调善良意志(如责任感、同理心)是道德义务的根源,而非利益权衡或结果预测。如康德提出的"道德律令",认为道德应遵循"绝对命令"。
- 效果无关性:判断行为时仅需考察"为何而做",无需考虑"做了什么"。例如医生全力抢救患者但失败,动机论仍认可其道德价值。
- 与效果论的对立:与主张结果至上的效果论形成鲜明对比,两者共同构成伦理学中"动机-效果"二元评价体系。
三、评价与争议
- 理论优势:避免功利主义过度工具化道德,维护道德纯粹性。
- 局限性:割裂动机与效果的联系,可能导致"好心办坏事"的道德困境。例如强制推行主观善意政策却引发社会问题的情况。
- 现代发展:当代伦理学多主张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如"双重效应理论"在医疗伦理中的应用。
扩展关联
心理学中的动机分类(如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可作为理解伦理动机论的基础,但需注意学科范畴差异:伦理学关注道德判断标准,心理学侧重行为驱动力机制。
别人正在浏览...
拜风柏椁坌勃筞筞乘云尺一书摴蒱锦次对彫悴调罨子东报东合东搜西罗鄂博丰成凤女台拱枓诟厉挂鞋珪璧会叙家庸激诡金凳金丝酒极卒款顺老米饭揑杀不成团两仪领域龙腾虎跃茅靡秘色哪儿内板弄笔头鹏张拑马青室齐刷刷起卧桑妇散闲赏得时望赎款书意丝肠松毬缩地经探囊胠箧讨生活滕王阁序屯弊剜补无衣之赋遐怪乡谒蚿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