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对的意思、次对的详细解释
次对的解释
(1).犹轮对。《新唐书·陆贽传》:“朕嗣位,见言事多矣,大抵雷同道听,加质则穷。故顷不詔次对,岂曰倦哉!” 宋 戴埴 《鼠璞·次对》:“次对即轮对……本朝侍从本与百官轮对, 元祐 以 王存 奏罢之,復行於 绍圣 四年……是则次对轮对本无别议。”
(2).待制官的别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侍从官》:“ 宋 朝两府执政而下,最贵近者,多侍从。目六部尚书、杂学士,以至龙图等阁待制是也。以执政造膝之后,即召入讽议,故又名次对。”
词语分解
- 次的解释 次 ì 第二:次日。次子。次等。次要。 质量、品质较差的:次品。次货。 等第,顺序:次第。次序。名次。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次氯酸。 中间:胸次。 量词,回:次数(?)。初次。三番
- 对的解释 对 (對) ì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朝着:对酒当歌。 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 跟,和:对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坣 )。对峙。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
网络扩展解释
“次对”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和现代引申义的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场景理解:
一、历史术语解释
-
轮对制度
指古代官员按次序轮流觐见皇帝并奏对议事的制度。该制度在唐代已有记载,如《新唐书·陆贽传》提到“不詔次对”,宋代戴埴《鼠璞》进一步说明“次对即轮对”。此制度在宋代曾一度废止后又恢复。
-
官职别称
在明代文献中,“次对”被用作“待制官”的别称。待制官为宋代重要近臣,负责为皇帝提供咨询,因需在执政官之后觐见,故称“次对”。
二、现代引申义(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时,“次对”指次要的、不重要的对象或事务,例如:
- 形容工作中的次要任务、团队中的非核心成员等。
- 例句:“这次会议中,技术问题只是次对,重点应放在战略规划上。”
三、其他说明
- 发音:cì duì(拼音),注音符号为ㄘˋ ㄉㄨㄟˋ。
- 使用场景: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其历史含义或现代引申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新唐书》《鼠璞》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次对(cì duì)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次一层的、次品或者副的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次(cì,意思是排在第二或者次要)和对(duì,意思是两个相对、相应的事物)。
《次对》这个词源于古代的汉字。在繁体字中,次对可以写作「次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次对的写法各有不同,但都能表达出次要、副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的产品是次对的,质量没有主要品牌好。
2. 这只是个副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更重要的事情。
一些和次对相关的词汇包括:
1. 次要:指在重要性或地位上排在第二位,不那么重要的。
2. 副本:指一件复制品,通常是原作的次一层的拷贝。
3. 次品:指质量不好、不完善的产品。
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对比:
近义词:次要、副的、附属的
反义词:主要、重要的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咨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