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拑马的意思、拑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拑马的解释

谓围城中以木衔马口使马不能食粟而有秣马之状,伪装成有蓄积,能固守的样子,从而迷惑敌方。《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闻之也,围者,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 何休 注:“秣者以粟置马口中,拑者以木衔其口,不欲令食粟,示有畜积。”按,拑原作“柑”,从 阮元 《校勘记》改。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拑马”是古代军事策略中的一种战术术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伪装粮草充足的状态迷惑敌方。以下为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拑(qián)指用木棍横衔于马口,阻止其进食粟米;马则被伪装成正常喂养的“秣马”状态。这种手段旨在制造城中粮草充沛的假象。

  2. 历史背景与应用场景
    主要见于围城战中,守城方通过此计策向敌方传递固守能力强的信号,从而动摇敌方围城决心。例如《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记载:“围者,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何休注解提到此举是为了“示有畜积”(展示储备充足)。

  3. 战术逻辑
    通过双重伪装实现:

    • 物理层面:木棍限制马匹进食,但保持马匹外观肥壮;
    • 心理层面:向敌方传递虚假情报,瓦解其长期围困的信心。

注意:以上解释综合了网络搜索结果,但因资料来源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公羊传》《春秋》等古籍原文或权威注疏以验证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拑马

《拑马》是一个汉语词汇,含有“牵引马匹”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手部的“扌”和马的“马”,共有9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人们使用绳索或者缰绳来牵引马匹,以便控制它们的行动。因此,“拑马”就形容了这个动作。

在繁体字中,拑马的写法为「拑馬」,形状类似于简体字。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拑马的写法有一些变化。其古体字为「拑馬」,可以看到字形更加古朴,上方的“⺧”象征着马的头部,下方的“扌”表示手的动作。

以下是一个使用拑马这个词的例句:

他拑马前行,带领队伍穿过了山谷。

一些与拑马相关的组词包括:拑马绳、拑马具、拑马车等。

与拑马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牵马、引马。

与拑马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放马。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