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摴蒲锦 ”。 蜀 地织绫,其纹似摴蒱之形,两尾尖削、中间宽阔,称作“摴蒱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僧 梵隆 杂画横轴:摴蒱锦褾,碧鸞綾里。” 明 曹昭 王佐 《新增格古要论·古锦》:“古有楼阁锦、樗蒲锦……此锦装背古画尤佳。”
“摴蒱锦”是古代蜀地(今四川地区)的一种特色织锦,其名称和纹样均与古代游戏“摴蒱”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与起源
该词亦作“摴蒲锦”(),名称源于古代博戏“摴蒱”(类似掷骰子游戏)。其纹样模仿了游戏中的排列形状,特征为“两尾尖削、中间宽阔”(),可能呈长条形或梭形图案,中间宽、两端尖锐。
纹样与工艺
属于蜀地织绫的一种,采用提花工艺,以色彩鲜明华丽著称()。纹样设计独特,既体现古代游戏的抽象符号,又兼具装饰性,常用于装裱书画作品,尤其是宋代宫廷收藏的古画()。
历史文献记载
宋代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记载了摴蒱锦用于装裱僧梵隆的杂画横轴;明代《新增格古要论》也提到此类锦缎“装背古画尤佳”(),说明其工艺在宋明时期备受推崇。
文化意义
作为蜀锦的衍生品种,摴蒱锦不仅展现古代纺织技艺,还融合了游戏文化元素,是研究中国古代纹样设计与社会风俗的重要实物参考。
《摴蒱锦》是一种古代文学作品的名称,它指的是一种以花卉和锦缎为主题的绣品。这种绣品通常出现在古代宫廷贵族的服饰上,具有高雅和华丽的特点。
《摴蒱锦》的拆分部首是“艹”、“金”、“钅”,总共的笔画数是22画:
《摴蒱锦》这个词的来源还不详细,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锦缎绣品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在繁体字中,摴、蒱、锦的写法为樞、蔀、錦。
在古时候,摴、蒱、锦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摴的写法为艸寸勾,蒱的写法为艹甫,而锦的写法为钅金。
以下是使用《摴蒱锦》这个词的例句:
小姐穿着一件华丽的摴蒱锦绣长袍。
这幅《摴蒱锦》绣品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
和《摴蒱锦》相关的组词有:
《摴蒱锦》的近义词可以是锦绣、绣花、锦缎;反义词可以是粗布、草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