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手摸袋子,撬开小箱子。指偷盗。语本《庄子·胠箧》:“将为胠篋探囊发匱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江西李某》:“少年曰:‘不敢相欺,某乃江湖所谓铁算盘者也,不必探囊胠篋,而能以术取人财。’”
“探囊胠箧”是一个四字成语,读音为tàn náng qū qiè(注意“胠”正确发音为qū,部分网页注音有误)。其含义需结合权威来源和文献考据综合解释:
该成语字面指“用手摸袋子,撬开小箱子”,实际比喻偷盗行为。其出处可追溯至《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原意是讨论如何防备盗贼。
核心争议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形容贫穷”,但多数权威来源(如、11)及《庄子》原文均指向“偷盗”义。结合语境,“探囊”与“胠箧”是两种具体盗窃动作,更符合成语本意。
用法与示例
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含贬义。例如清代俞樾《右台仙馆笔记》中描述:“某乃江湖所谓铁算盘者也,不必探囊胠箧,而能以术取人财。”
探囊胠箧的正确含义应为“偷盗行为”,而非形容贫穷。建议优先参考《庄子》原文及权威词典(如、11)的解释。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典。
探囊胠箧(tàn náng hù qiè)这个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带着各种东西,尤其是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材料或物品。它源自古代的民间谚语,用以形容一个人带着诗文书籍、文房四宝等行囊,意味着丰富的知识或物质财富。
来看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它的偏旁部首包括:囗、耂、罒,总计6个笔画。
据考证,探囊胠箧的来源可追溯至《易经·乾卦》:“探囊之饥,得其食。”这句话意味着即使饥饿难耐,只要探索自己的囊腰(背囊)就能找到食物。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广义的寓意,即人们在求学、求知、求财等方面都需要有充足的准备。
探囊胠箧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探囊蠻箧」,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有着一些变化。例如,在《说文解字》中,胠的写法为「舁」,箧的写法为「篋」。
以下是一些例句:
组词方面,在探囊胠箧中,我们可以组成一下词语:
与探囊胠箧意义相近的词语有:
与探囊胠箧意义相反的词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