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靡的意思、茅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靡的解释

应变不穷貌;随顺貌。《列子·黄帝》:“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明史·廖纪等传赞》:“ 世宗 朝, 璁 、 萼 、 言 、 嵩 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靡(máo mǐ)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合成词,由“茅”与“靡”组合而成,其含义需从两个语素的语义关联及历史用例中解析。

从构词角度分析,“茅”指茅草,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低矮草本植物,如《诗经·豳风·七月》载“昼尔于茅,宵尔索綯”,此处“茅”作采集茅草解。“靡”本义为分散、倒下,《说文解字》释为“披靡也”,如《左传·庄公十年》中“望其旗靡”即用此义。两字结合后,“茅靡”可解作“茅草随风倒伏”的自然现象,后衍生出比喻义,形容人或事物顺应时势、缺乏独立立场的状态。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用“茅靡波流”喻指学术风气的随波逐流。

需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方言。语言学界对其释义存在细微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与“望风披靡”存在语义关联,但《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明确将其列为独立词条,标注为“形容草随风倒伏,引申为柔顺服从貌”。

网络扩展解释

“茅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随顺、应变灵活之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例句

  1. 《列子·黄帝》:
    原文提到“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意指顺应自然规律,如水波般流动、如茅草般柔顺,强调灵活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明史·廖纪等传赞》:
    例句“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中,“茅靡”形容官员在权臣当道时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状态,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用法与语境

补充说明

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可参考古籍原文(如《列子》《明史》)进一步体会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足禅师辩説逋缗补外布阵残脱摛光出伦赐缓麤奘禫制尔雅番滚滚翻却奋藻分子物理学公法共职古今中外国客好合赫咤驩馆贱卖豜豵较计揭地掀天机深绢帖空包弹控弦老学了望哨卤簿命过鸣剑名落孙山密疏脑桥弄妆排头兵判别秦絃穷大失居全书如箭离弦盛介深潭时朝始末原由死缓韬邈投鞭断流屠劋拖磨尾犯微妾温渚然犀萧娘小平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