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意的意思、书意的详细解释
书意的解释
(1).所读之书或所写之信的本意。《吕氏春秋·尊师》:“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疾讽诵,谨司闻,观驩愉,问书意。”《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 人有遗 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宋 邵雍 《代书寄陈章屯田》诗:“执别而来二十春,忽飞书意一何懃!”
(2).书法的神髓。 唐 窦臮 《述书赋》下:“ 汉王 童年,自得书意。”
词语分解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 意的解释 意 ì 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或事
专业解析
"书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和实际运用两个层面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意思:
-
文字的意图或含义:
- 这是最基础的含义。"书"指文字、书写、文书,"意"指意思、意图、心意。"书意"合起来指文字或书面材料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主旨或深层含义。它强调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作者的真实想法或文本的实质内容。
- 来源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意”的解释包含“意思;心愿;愿望”,对“书”的解释包含“装订成册的著作;书信;文件”。组合起来可引申为此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
书法艺术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 在书法艺术领域,“书意”具有更深的审美内涵。它指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笔墨线条的节奏、力度、结构、章法等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气韵、情感状态和艺术境界。这超越了单纯的文字识别,追求的是“形”与“神”、“技”与“道”的统一,是书法作品的艺术灵魂所在。
- 来源参考: 书法理论中常强调“书为心画”,认为书法是书写者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外化。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提到“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即指书法应表达情感与自然之道。历代书论对此多有阐述。可参考: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其中收录孙过庭《书谱》等经典书论)。
-
书信或文书中的心意:
- 在特定语境下(尤其古代或较文雅的用法),“书意”可以指书信或文书中包含的情意、想法或意图。例如,“展读来函,深领书意”意指“打开来信阅读,深深领会了信中的心意”。
- 来源参考: 此用法在古籍和文学作品中可见。如《文心雕龙·书记》篇论述各类文书,虽未直接使用“书意”一词,但强调“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即文书的功能在于充分表达心意。刘勰著,范文澜注. 文心雕龙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总结来说,“书意”的核心内涵在于:
- 表意层面: 文字、文书所传达的具体意思、主旨或意图。
- 艺术层面(特指书法): 通过书法线条、结构、章法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情感意境和艺术境界。
- 情感层面(特定语境): 书信或文书中蕴含的情感和心意。
理解“书意”需结合具体的使用语境,它既可以是实用的(理解文字内容),也可以是审美的(欣赏书法艺术),还可以是情感的(体会书信情意)。
网络扩展解释
“书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文本本意
指所读之书或所写之信的核心含义。例如《吕氏春秋·尊师》中提到“问书意”,强调学习需深入理解文字的本意。这一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强调对书面内容的精准把握。
-
书法神髓
指书法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精髓与精神内涵。唐代窦臮《述书赋》评价汉王“自得书意”,即称赞其书法超越技法,达到传神的境界。
二、延伸内涵
- 文化演变:该词最初与文人通过文字表达思想相关,后逐渐演变为形容言辞或文句的深刻性。
- 现代应用:常用于强调阅读需领悟深层意义,或倡导社会重视读书风气,如“增强全民读书意识,让社会多一些书卷气息”。
三、使用场景
- 学术讨论:分析古籍时需探究“书意”。
- 艺术评价:书法、文学创作中追求“书意”的境界。
- 教育倡导:呼吁通过阅读提升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引用或书法案例,可参考《吕氏春秋》《述书赋》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龅牙八十一种好八翼边僻鼻蕋常道扯翻成王败寇丹纪倒嗓堤堤峨峨防祸于未然防肃翻新富衍腐语贡进贡人宫櫂关覆光荣刿心刳肺孤木海底眼河督猴巴崽子华赡借贷无门峻朗开笔克堪连宇籙图孟公孟姥秘録木客鸟佞险牛表旁喻被发缨冠痞蹇气缸权轴弱口绳坐殊锡碎浪锁陀八太山君贪多嚼不烂踢蹬停板庭轩通班文无害仙草响答影随校察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