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祭祀朝聘等所用的玉器。《墨子·尚同中》:“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周宣 祈雨,珪璧斯罄。”《旧唐书·王起传》:“邦国之礼,祀为大事;珪璧之议,经有前规。”
(2).指爵位、官职。 唐 韦应物 《东林精舍寄呈阎澧州冯少府》诗:“朝廷重英彦,时辈分珪璧。”
(3).比喻高尚的人品。 汉 冯衍 《奏记邓禹》:“且大将军之事,岂特珪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隶释·汉北海相景君铭》:“珪璧之质,临卒不回。”
(4).比喻佳作。 明 钱子正 《复赠张柏庭》诗:“篋中珪璧几千载,舌底风雷半九州。”
“珪璧”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综合解析:
古代玉器
指祭祀、朝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贵重玉器,象征权力与礼制。如《墨子·尚同中》提到“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旧唐书》也记载其用于邦国祭祀。
爵位与官职
引申为官阶地位的代称。唐代韦应物诗句“时辈分珪璧”即以珪璧比喻朝廷对英才的封赏。
高尚品德的象征
汉代冯衍《奏记邓禹》中用“珪璧其行”形容人品高洁,《隶释·汉北海相景君铭》亦以“珪璧之质”赞颂德行。
文学佳作的美喻
明代钱子正《复赠张柏庭》将优秀作品比作“篋中珪璧”,凸显其珍贵与传世价值。
补充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自多个辞书及古籍用例。
《珪璧》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宝玉”。珪璧一词常用来形容珍贵、宝贵的物品,尤其是指玉器。
珪璧的拆分部首是玉字旁,它包含了两个部首:王字头和玉字身。拆分后的笔画是王字头部分2画,而玉字身部分8画,总计为10画。
《珪璧》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属于古代的汉字使用范畴。在繁体字中,珪璧的“璧”字使用了更多的笔画,为19画。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和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珪璧这个词在古汉字中的写法较为复杂。以“珪”为例,它由“王”和“田”两个部分组成,而“王”又由“口”和“并”两个部分组成。
1. 这块珪璧是古代皇室的龙凤玉玺。
2. 他为了买一块珪璧,省吃俭用了很长时间。
珪璧触石(指玉器在互相接触摩擦时发出的清脆声音)
珪璧琮瓒(传说中古代皇帝佩戴的玉器饰品)
宝玉、玉石、玉器
凡石、普通石器
报虞鉢龙不安缠结澄浊箠杖春廪矗入代哭大蓟稻蟹顶毛顿剑摇环笃实肥汉丰笔風欠抚惜膏髓乖歧乖气诡计鬼计多端顾己寒豆航线鹤鸾鹤体芥末稽质橘皮口器诔谥梨饤坐面折人过迷楼碾台泡灯抛趓迁怒于人弃堂帐确音柔然三不祥颡汗山鸡椒神迷意夺史实疏俭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斯文宿膳天垠铁爬退志亡羊得牛滃泱文陆象辂媟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