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鼎釜的意思、鼎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鼎釜的解释

即鼎锅。 明 徐渭 《代赠梁尚书公序》:“其所缺大者鼎釜无不告矣,小者豆俎无不咨矣。”参见“ 鼎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鼎釜是汉语中两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器物名称合称,分别指代古代重要的炊具与礼器。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文化关联:


一、鼎

  1. 本义

    古代烹煮食物的大型金属器具,多为青铜制,圆形或方形,三足两耳(方鼎四足)。《说文解字》释:“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其核心功能为炊煮,后演变为祭祀礼器。

  2. 引申义

    • 政权象征: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国家权力的代称(如“问鼎中原”)。
    • 显赫地位:如“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汉语大词典》注:“鼎食,列鼎而食,喻豪奢。”
    • 三方并立:如“鼎立”“鼎峙”,源自三足支撑的形态特征。

二、釜

  1. 本义

    无足圆底炊具,类似现代锅,常与甑(蒸具)配套使用。《说文解字》载:“釜,甑也,一曰鍑也。” 突出其蒸煮功能,材质早期为陶制,后出现铁釜。

  2. 文化意象

    • 民生象征:如“釜底抽薪”喻根本解决问题,“破釜沉舟”表决绝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 与鼎对比:釜为日常炊具,鼎兼具礼器功能,反映古代社会阶级差异。

三、文化意义

鼎与釜的并称(如“鼎釜之器”)浓缩了中国古代饮食、祭祀与政治文化: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华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4. 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青铜鼎、河北满城汉墓铁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网络扩展解释

“鼎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ǐng fǔ,其核心含义是“鼎锅”,即古代用于烹煮食物的炊具。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鼎釜由“鼎”和“釜”组合而成,两者均为古代炊具:

    • 鼎:三足两耳的金属容器,常用于祭祀或烹煮;
    • 釜:类似锅的圆底器皿,可架于火上加热。
      合称“鼎釜”时,泛指烹煮用的大型锅具。
  2. 文献引证
    明代徐渭在《代赠梁尚书公序》中写道:“其所缺大者鼎釜无不告矣,小者豆俎无不咨矣。”,表明鼎釜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结构与用途

    • 结构:鼎为半包围结构,釜为上下结构;
    • 功能:主要用于烹煮食物,兼具祭祀、礼仪等用途。
  4. 扩展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玄铁鼎釜”指钨钢材质(硬度高、耐高温),但此解释权威性较低,可能为现代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用法。

“鼎釜”是古代对烹煮器具的统称,兼具实用与文化意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明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迹白皁保爱报本反始杯中笨伯秕言谬说不可胜纪承诏初级社春濑贰秩繁华梦各有所短黑髭髭奬券奸言洁牙计恨锦襜鯨音进舍女婿橛眼科道官楞冲冲冷淘梁粝楼台卵弹琴曼帛没事狠门父渺漠苗期民讐密书跑生意片霎葡萄宫钱财前夫嗛志清烈湫漻荣纷商信上援下推深闭固距石碑四乡弹花弓题本贴饼子偷末温洛温温五子登科相衮相去几何校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