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的意思、大阅的详细解释
大阅的解释
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閲,简车马也。” 汉 张衡 《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閲 西园 。”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閲於 并城 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礼志九》:“ 天聪 七年, 太宗 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閲之始。 顺治 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阅的解释 阅 (閲) è 看,察看:阅览。阅读。翻阅。传(俷 )阅。批阅。订阅。检阅。阅兵。 经历:阅历。已阅三月。 容,容许:“我躬不阅”。 本钱:折阅。 总聚,汇集:“川阅水以成川”。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大阅”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及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指大规模检阅军队的仪式,常见于古代君主为展示军事力量、巩固统治而举行的盛大活动。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检阅士兵、战车、武器等,彰显国家实力与权威。
2.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 古代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左传·桓公六年》中的“秋,大閲,简车马也”,指通过检阅精简车马装备。
- 汉唐发展:汉代张衡《东京赋》提及“岁惟仲冬,大閲西园”,唐代元稹记载了军队在并州城东的大规模演练。
- 清代制度化:清朝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大阅,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制度。
3.使用场景
- 古代:多用于帝王即位、重大庆典或战前动员,如《清史稿》中记载的阅兵仪式。
- 现代延伸:可比喻其他盛大仪式或庆典,如国庆阅兵等。
4.读音与结构
- 拼音:dà yuè(注音:ㄉㄚˋ ㄩㄝˋ)。
- 词语结构:“大”为独体字,表规模宏大;“阅”为半包围结构,意为检阅。
5.现代意义
当代语境中,“大阅”仍保留检阅军队的核心含义,但也衍生出对“展示综合国力”的象征性解读,例如现代军事演习或国家级庆典活动。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文献参考,可查阅《左传》《东京赋》等古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阅(dà yuè)这个词是指大型阅兵式或盛大的阅兵典礼。它由“大”和“阅”两个字组成。
大(dà)字是一个表示大小的形容词,它由“大”、“人”和“一”三个部首组成,总共有三画。它的繁体形式是「大」。
阅(yuè)字是一个表示观看或阅读的动词,它由“阝”部和“兔”部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十四画。它的繁体形式是「閲」。
大阅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时候的中国传统。在古代,帝王会定期组织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显示皇权的威严和军队的战斗力。这些阅兵典礼通常以庄重隆重的形式进行,整齐划一的士兵队列和庄严的仪仗仪式给人以很大的震撼。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大字的形状与现在相差不大。而阅字则稍有不同,古代的阅字由“長”和“門”两个组成,形状更加复杂。
例句:
1. 今天我去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大阅典礼,气氛非常庄严肃穆。
2. 这次大阅表演展示了军队的纪律和实力,令人印象深刻。
组词:阅兵、阅兵式、大阅典
近义词:阅兵仪式、庄严的阅兵典礼
反义词:小规模的阅兵表演、简单的阅兵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