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荎藸的意思、荎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荎藸的解释

草名。即五味子。《尔雅·释草》:“菋,荎藸。” 郭璞 注:“五味也,蔓生,子丛在茎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一、本义与词源

荎藸(chí chú)为五味子的古称,最早见于《尔雅·释草》:“菋,荎蕏。”郭璞注:“五味也,蔓生,子丛茎端。”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进一步明确:“荎蕏即五味子。”其名称源于果实兼具“甘、酸、辛、苦、咸”五味特性(《尔雅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二、植物学特征

  1. 形态描述

    属木兰科藤本植物,叶互生呈宽椭圆形,花乳白或淡粉,果实为聚合浆果,成熟呈红色。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载:“蔓生,茎赤色,花黄白,子生青熟紫。”

  2. 药用部位

    干燥果实入药,称“五味子”,《中国药典》载其具收敛固涩、益气生津之效(国家药典委员会,2020年版)。


三、文献溯源与演变


四、现代应用

荎藸作为古语词,今多用于文献研究及中药学领域。其指代的五味子被《中华本草》收载,临床应用广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网络扩展解释

“荎藸”是一个较为生僻的中文词汇,属于古代植物名称,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根据传统文献记载,其含义和解释如下:


词义解释

  1. 植物别称
    “荎藸”是五味子的别称,最早见于《尔雅·释草》,原文为:“菋,荎藸。”郭璞注:“五味也。”说明它特指五味子这种植物,其果实因兼具酸、甜、苦、辛、咸五味而得名。

  2. 植物特征
    五味子是木质藤本植物,果实为红色聚合浆果,常成串生长。其干燥成熟果实可入药(称“北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等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

  3. 字形与发音

    • 字形:两字均为“艹”字头,表明与草本植物相关。
    • 发音:荎(chí)、藸(chú),部分方言或古音可能读作“zhū”。

相关文献记载


现代使用情况

如今“荎藸”一词基本被“五味子”取代,仅见于古籍或中医药典籍中。若在文学或历史文本中遇到此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指代五味子,或是否存在其他引申含义。

如果需要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尔雅》《本草纲目》等古代文献或专业中医药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谧奔哀谄屈黨見躭饮恶斁芳缄反问肥茁刮骨抽筋观觇汩淈虎狼之国胡桐泪弧悬精细入微静志九城纠告鹫台崛彊拘阑宽仁大度阃威苓龟灵舆冒法瞀迷昧景摩厉默视磨驼幕道狞飈凝网彭考凭槛劈拍强中更有强中手前旌铅水青屋肉山脯林睿览烧烤十家连坐诗匠失修柿子金水尾杀殊继死沉沉汰弃通上彻下退征讬物寓感外学乌涂相卖笑嬉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