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尺棰的意思、尺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尺棰的解释

亦作“ 尺捶 ”。 1.一尺之棰。棰,木杖。语本《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 吕延济 注:“棰,杖也……一尺之杖,无有穷时,故理足不少。”

(2).常以喻短少。 南朝 梁 沉约 《细言应令》诗:“开馆尺棰餘,筑室微尘里。”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诗:“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尺箠:1.短鞭。 宋 苏轼 《两桥·西新桥》诗:“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布按二司官》:“今则导以尺箠策马带眼纱,与京师幕寮无异矣。”

(2).谓严刑峻罚。 明 高攀龙 《<嵩台集>后序》:“故民之于公,必有肃然而不敢犯之心。此肃然而不敢犯之心,岂得之尺箠间哉?”

(3).比喻御事的权力。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诗:“莫轻 龚遂 老,君王付尺箠。”

(4).喻少数兵力。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苟能顺其势,虽尺箠可以夷之,而况 灵武 之众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尺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为“一尺长的短木棍”,常见于古代典籍与思想论述。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棰”本义为短木棍、木杖,“尺”为长度单位,二者组合后形成复合词,既指具体器物,又衍生出抽象概念。

从词源学角度考证,“尺棰”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的著名命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此处“尺棰”作为哲学思辨的载体,象征物质无限可分性。《古代汉语词源考》指出该词在汉代文献中逐渐从具象名词发展为抽象概念,如《淮南子》用“尺棰”比喻事物的有限性与变化的无限性。

现代汉语中,“尺棰”主要保留在学术领域,常用于阐释中国古代哲学、数学思想。据《中国哲学辞典》释义,其现代引申义包含两方面:

  1. 具象层面:特指长度有限的棍状物体
  2. 抽象层面:指代任何具有可分性的事物或概念

在语言学演变中,《汉语语法发展史》记载“尺棰”作为偏正结构的定型过程:先秦时期多分写为“一尺之棰”,东汉后逐渐凝固为固定词汇。该词现被收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权威辞书,其哲学内涵在数学史著作《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研究》中有专题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尺棰”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由“尺”和“棰”两部分组成:

二、结构解析

  1. 工具属性:尺子用于衡量对错,棰子用于执行惩戒,组合后强调“以标准为依据的严格纠正”。
  2. 隐喻延伸:常引申为对规则、纪律的严格执行,如教育或管理场景中“严苛但公正”的手段。

三、使用场景

提示:该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书面或历史语境中。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证,来源中的词典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拗口风白本百喙如一宝赆保题表叔不相干成渝铁路充吏愁冗冗大白日大不了电掣风驰堆堵蹲鹗二面飞行器凤栖梧辅导干式毫不在乎轰天烈地红岩黄鹤仙人火光脚凳金船惊寤津唾纪弦嫉邪计议据轼口角炎揆搆裣衽飂叔冒当麻普明规冥王星宁南片接寸附塙覈容心散生斋骚弊上进心睒熌山斋深望事过情迁水犀甲暑来寒往説古话诉毁躺柜淘物伟词小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