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拘世俗常情。 唐 杜甫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 ********* 《萍踪寄语》八八:“这大概也还未能免俗。”
“免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iǎn sú,主要含义为不拘泥于世俗常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行为或思想摆脱常规、不盲从社会普遍习惯。常用于描述在特定情境下虽不认同但仍需遵循世俗惯例的无奈,或主动选择与众不同的态度。
词性扩展
作形容词时,强调独特性和创新性(如“免俗的设计”);作动词时,表示“避免陷入俗套”(如“未能免俗”)。
否定形式
主动选择
描述打破常规的行为(如“他的设计风格向来免俗”)。
类型 | 词汇 | 示例 |
---|---|---|
近义词 | 超凡脱俗 | 他的观点总是超凡脱俗。 |
反义词 | 随波逐流 | 她不愿随波逐流迎合他人。 |
“免俗”既可用于表达对世俗的被动妥协,也可体现主动突破常规的态度。其语境多与传统文化、社会习惯相关,常见于文学和口语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免俗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免”和“俗”。
“免”的部首是“儿”,它的笔画数是4。
“俗”的部首是“人”,它的笔画数是9。
“免俗”的来源比较明确,指的是远离、摆脱常规的世俗行为或观念。
繁体字中,“免俗”与简体字相同,不发生任何变化。
在古时候,写作“免俗”的汉字与现代基本相同。
1. 我希望能够在婚礼上免俗,做一场与众不同的庆祝活动。
2. 这个小镇一直以来都保持了纯朴的风格,没有受到现代都市的俗气影响。
3. 她从小就热衷于音乐,免俗且天赋出众,因此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
免俗化、免俗篱笆。
超然世俗、超脱尘俗。
墨守成规、沉溺世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