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磨练,立名立节。《晋书·夏侯湛传》:“论者谓 湛 虽生不砥礪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 宋 王禹偁 《上史馆吕相公书》:“今馆中之士先进者,有若金部员外郎 安德裕 ,左司諫兼直祕阁 宋泌 ,皆砥礪名节,老于文学。”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廉淡》:“吾辈读圣贤书,论居官治民之法,孰不欲砥礪名节哉。”
“砥砺名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ǐ lì míng jié,含义为通过磨炼自身来树立名誉与节操,强调以高尚的品德要求自己。以下是详细解释:
此成语多用于正式语境,强调通过实际行动维护名誉与原则,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
「砥砺名节」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通过艰苦的奋斗和锻炼,培养出的高尚品德和优秀素质。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砥」和「节」。
「砥」是一个由石头和氐字旁组成的汉字,氐字旁表示石,是它的意旁,表明「砥」与石头有关。
「节」是一个由竹子和令字旁组成的汉字,令字旁表示令行,是它的意旁,表明「节」与规矩和行为有关。
「砥砺名节」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仁-义-礼-智,此四维俱得,然後可以谓之君子,君子之所以成,必通於十字,此谓砥砺名节。”意思是指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必须学习四维(仁、义、礼、智),并通过艰苦的奋斗和锻炼来培养高尚品德。
在繁体字中,「砥砺名节」这个成语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砥」的形状与现在相似,但在上方多加了一点。而「节」的写法有所不同,字形更为简化。
例如,使用「砥石」一词可以组成一个词语,表示精心打磨石头的工具。
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陶冶品德」、「历练心志」等。
这个成语的反义词没有具体的成语可以对应,但可以使用相反的意思来表示,如「庸庸碌碌」、「起伏不定」等。
班立背峞笔健摒攩不拔不定积分不伏手沧浪子钞书胥成器传教楚篇灯虎第二信号系统帝孙地衣洞明对注飞苍走黄佛法僧格涩馆丈行阵淮南八公还顾璜渚扈楼火里赤间架交执棘萝记说舅祖狂潮嫘祖连继里棺鹭堠埋没难住千丈镜嶔崟山仁义礼智塞绝上疏蛇行鼠步四知孙孟塌架髫女铁轨帖胁温克无线电导航相衔小家数萧郎陌路篠簵之箭小虾械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