钿合金钗的意思、钿合金钗的详细解释
钿合金钗的解释
(1).钿盒和金钗。相传为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将去。” 宋 柳永 《二郎神》词:“鈿合金釵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2).泛指情人间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恋花》词:“红粉阑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谁与寄。”参见“ 金釵鈿合 ”。
词语分解
- 钿合的解释 亦作“ 鈿盒 ”。镶嵌金、银、玉、贝的首饰盒子。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寳釵分凤翼,鈿合寄龙团。”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一索鈿盒知心同,再索班管知才工。”参见“ 金
- 金钗的解释 .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温庭筠 《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
专业解析
"钿合金钗"是源自白居易《长恨歌》的典故词汇,由"钿合"与"金钗"两个名词组合而成,特指古代贵族男女用作定情信物的首饰套装。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出自《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之句,象征生死不渝的爱情承诺。
从字义结构解析:
- 钿合:"钿"指以金翠珠玉镶嵌的装饰工艺,《说文解字》释为"金华也";"合"即盒,特指唐代流行的子母扣首饰盒。这种多层妆奁常见于唐代墓葬出土文物,如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盒即为典型钿合形制。
- 金钗:指黄金打造的发饰,双股为钗,单股为簪。唐代妇女常以钗股数量象征情感状态,《中华古今注》载"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
在文学意象层面,该词组承载着三重文化内涵:
- 信物属性:作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以钿金之器相赠"
- 时空载体:金玉材质的永恒性暗喻"但教心似金钿坚"的情感诉求,《唐代金银器研究》指出这类器物多錾刻同心结纹样,与敦煌文书P.2539《书仪》所述"结同心尽今生,弦断相和续"形成互文
- 悲剧意象:安史之乱后信物成遗物,马嵬驿出土的鎏金铜钗残件(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佐证了"钗留一股合一扇"的史实基础,实物与诗文共同构建了物是人非的叙事张力
该典故在后世文学中衍生出"钗钿约""金钗钿合"等变体,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其"以器物之残缺,写情思之完满,乃香山居士独造之境"。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写古典爱情题材,或作为婚庆主题的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钿合金钗”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读音与结构
- 拼音:diàn hé jīn chāi
- 结构:联合式成语,作宾语使用,中性色彩。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典故:钿盒与金钗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象征坚贞爱情,后泛指情人间的信物。
三、释义
- 本义: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之物(钿盒和金钗)。
- 引申义:代指爱情信物,常见于诗词中表达恋人间的深情。
四、用法与例句
- 用法:多用于文学或抒情语境,描述爱情或信物。
- 例句:
- 《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 宋代柳永《二郎神》:“钿合金钗细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五、相关扩展
- 文化意义:承载了中国古代帝王爱情的悲剧色彩,成为文学中“物是人非”的经典意象。
- 现代应用:常见于诗词赏析、历史典故解读或情感类创作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或例句分析,可参考《长恨歌》全文或相关文学评注。
别人正在浏览...
阿罗汉果八次白玉玺刨光比服不转睛猜灯采邑常轨腠会代下到案盗袭登勒断漏繁缺发痫高唱高底高美耿光官杀和气子皇机化胎捇拔蕉葛角规妓婢师节棁晶琅琅进退格卷层云钜鹿侯俊厨顾及款歇劳能赁银柳宠花迷溜撒眉目不清门到户説陌上人木瓜杖纳土蒲剧敧倾睿图设斋硕交梭梭探幽陁罗尼唾腺网罭文鹄相长消化携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