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下的意思、代下的详细解释
代下的解释
更换。《魏书·薛虎子传》:“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入公库,任其私用,常苦飢寒。 虎子 上表曰:‘臣闻金汤之固,非粟不守; 韩 白 之勇,非粮不战……窃惟在镇之兵,不减数万,资粮之绢,人十二匹,即自随身,用度无準,未及代下,不免飢寒。’”《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三年》 胡三省 注:“代,更也;下,替也。”此“代下”谓以粮易绢。
词语分解
- 代的解释 代 à 替:代替。代办。代销。代序。代表。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代。世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乶 )代。年代。 世系的辈分:下一代。 姓。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下的解释 下 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
专业解析
“代下”是一个相对少见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替下属或下级行使职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代: 代替、代理、取代。
- 下: 指地位级或职位较低的人,如下属、下级、臣下。
- 代下: 合起来指代替下属(做事或承担责任)。这通常发生在上级体恤下级、或出于某种原因(如权宜之计、特殊情境)由地位较高者直接处理本应由下级完成的事务时。
-
出处与考证: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见,尤其在涉及君臣关系、官场行为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君主或高官不直接驱使下属,而是亲自处理某些事务以示体恤或勤勉时,可能会用到“代下”。
- 其含义与“代劳”有相似之处,但“代劳”泛指代替他人做事,对象不限于“下”;而“代下”更明确地指向代替地位低于自己的人。
-
用法与语境:
- “代下”常带有体恤、勤勉、不苛责下属的意味。它体现了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一种关怀或主动承担。
- 例如:“上躬亲细务,每有代下之举。” (意为:上级亲自处理琐碎事务,常有代替下属做事的行为。)
- 它也可以指在特定情况下,上级不得不直接处理本应下属负责的事务。
-
相关概念辨析:
- 代劳: 泛指代替他人做事,对象广泛。
- 亲为: 亲自去做,不一定涉及代替谁。
- 越俎代庖: 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常含贬义。而“代下”虽然也是上级做下级的事,但更强调体恤或情境需要,中性或偏褒义。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对“代下”一词有收录和释义。其定义强调了“代替下属”的核心意思。
- 《辞源》(商务印书馆): 这部大型古汉语辞书对探寻词语的古义和来源具有重要价值,是理解“代下”这类古语词的重要依据。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专门针对古代汉语词汇的词典,对“代下”的用法和语境有更贴近古代文献的解释。
- 《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 在解释古代官场行为、君臣关系时,有助于理解“代下”出现的具体历史背景和含义。
“代下”是一个古语词,特指上级代替下属履行职责或处理事务,常蕴含体恤下情或勤勉躬亲之意,多见于描述古代君臣或上下级关系的文献中。
网络扩展解释
“代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代下”的核心含义为更换,主要指接替上一代或前人的职位、责任或使命。例如在《魏书·薛虎子传》中,该词被用于描述军队物资的替换过程,强调以粮易绢的实际操作。
二、历史背景
- 起源:该词可追溯至古代封建王朝的君主继位仪式,即新君通过“代下”仪式接替前任的权力与职责。
- 文献用例:在《资治通鉴》中,胡三省注释“代”为“更”,“下”为“替”,进一步印证其“替换”含义。
三、使用场景
- 继承责任:常用于描述继承前人的遗志或使命,如“代下之责”。
- 物资更替:特指古代军事后勤中的物资更换,如《魏书》中士兵用绢换取粮食的记载。
四、扩展说明
“代”在汉语中还可表示“朝代”“世代”或“代理”,而“下”则指低处或次等地位。但“代下”作为固定搭配时,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引用或历史案例,可参考《魏书》《资治通鉴》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水白艾败色贝塔射线便步走冰笔补葺春暄慈宫蹙拶旦莫定昏东流西上钝才凤笙风疏宫教轨符古涩猴猿狡猾迦沙家约竭尽全力进刀警设景象郎吏烂糟糟羸身燎告厘奸戾气貍首明黠扒窃泙湃谱图惬服起窠求媚遶指柔阮氏酒生西沈涵涉险视生手疾眼快素赏堂头体检体性铜钱推推外祖母望空顽童隈曲围网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