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轨的意思、常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轨的解释

[normal course (practice)] 平常的、正常的途径或方法

按常轨办事

详细解释

通常的规矩、法则或秩序。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苟能卒志毕力,守遵常轨,以度元元,所谓福也。”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严恽》:“观其所为文,工於七字,往往有清便柔媚,时可軼骏於常轨。” 茅盾 《子夜》十:“战争改变了生活的常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轨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常规、正常途径或固定法则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与本义

  1. “常”

    《说文解字》释为“下帬也”,本指衣裙,后引申为恒久不变、普遍规律(如“常理”“常规”)。

  2. “轨”

    原指车辙,《说文》载:“轨,车辙也”,后扩展为法则、规范(如“正轨”“越轨”)。

    二者合成“常轨”,强调长期遵循的规范或通行方式。


二、现代汉语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的权威定义:

常轨(cháng guǐ):名词,指正常的、经常性的途径或方法。

例句:“解决问题应通过常轨,而非极端手段。”

其核心含义包括:


三、权威文献用例

  1. 法律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强调民事活动需“遵循常轨”,如第7条“诚信原则”体现对常规秩序的维护。

  2. 教育政策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教学需依教育常轨”,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

  3. 媒体规范

    《人民日报》社论多次呼吁“社会治理回归常轨”,指依法依规的公共决策机制(2023年12月评论)。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侧重点 示例
常规 日常操作标准 实验室操作常规
正轨 正确的发展方向 经济重回正轨
惯例 约定俗成的做法 国际外交惯例
常轨 系统性、制度化的规范 司法程序必须合乎常轨

参考资料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013.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法律出版社, 2020.
  4.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政策文件.
  5. 《人民日报》.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坚守法治常轨》. 2023-12-05 第5版.

网络扩展解释

常轨(拼音:cháng guǐ)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正常的、惯常的途径或法则,通常用于描述遵循传统或普遍认同的秩序或方法。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1. 常规途径
    指符合日常习惯或普遍认同的办事方式,例如:“按常轨办事”。
  2. 合理法则
    强调逻辑性和习惯性,如学习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步骤被称为“学生学习的常轨”。

历史与用例


近义词与反义词


使用场景


“常轨”多用于强调社会、生活或行为的规范性,既可用于中性描述(如遵循方法),也可含褒贬色彩(如批评僵化或赞赏秩序)。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稗史背誓本用避捍财贸扯直酬赓处妾触值存储倒竈讹阙霏蕤风銮槁窳根极官第国讳海震濠梁之上鹤上仙华霍黄鹄音轘磔讳犬胡孙假命洚水剪钱家竖诫勖爵踊勘合刻铭昆轴鬎鬁灵地目送平信扑朔惸寡取贷散场三聚三小戏上下其手市场信息十金水答饼説不到四海九州送汤条风弯弓温词无像无职遐度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