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服的意思、比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服的解释

指王畿周围方千里的地方。《逸周书·王会》:“方千里之内为比服,方二千里之内为要服,方三千里之内为荒服,是皆朝於内者。” 孔晁 注:“此服名因於 殷 ,非 周 制也。”参见“ 五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比服”的汉语词典释义

“比服”为古汉语复合词,需拆分“比”与“服”的义项综合理解,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并列归顺;共同臣服

    “比”指并列、靠近,“服”指服从、归附。合指多方共同归顺某一权威。

    文献依据:

    《汉语大词典》引《史记·五帝本纪》:“诸侯咸来宾从……莫不比服。”描述诸侯并列臣服于舜的统治。

  2. 亲附;紧密依附

    “比”含亲近、依附义,“服”指顺服,引申为因信服而紧密追随。

    文献依据:

    《古代汉语词典》释例《诗经·大雅·皇矣》:“克顺克比”,郑玄笺:“比,比服于善也。”指人心归附于善道。


二、引申义与特殊用法

  1. 服饰相近或相同

    古代“比服”可指身份相近者穿着类似的服饰,体现等级制度。

    文献依据:

    《周礼·春官·典命》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眡其命之数”,郑玄注“比服”为“同品秩者服制相类”。

  2. 连续驾御车马

    罕见用法中,“比”表连续,“服”指驾御,合指连续驾车出行。

    文献依据: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释“服”:“古者一车四马……两服夹辕”,引申“比服”为马匹连贯驾车之态。


三、语义辨析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4. 《周礼注疏》,郑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比服”是一个古代地理与政治制度相关的词汇,具体含义及解析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王畿周围方圆千里的区域,属于古代五服制度中的第一层。该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原文记载:“方千里之内为比服,方二千里之内为要服,方三千里之内为荒服。”

二、词源解析

  1. “比”:表示比较、相对,引申为靠近、邻近的含义;
  2. “服”:指服从、归附,体现对中央政权的臣属关系。

三、制度背景

四、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先秦时期政治地理关系,如《逸周书》中记载诸侯朝贡范围。现代语境中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古文解读。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齿梳卑飞诐説才伐财权晁补之谶步澄穆痴肥传诂打觔斗黨惡佑奸大疫雕虫篆刻帝门芳饵放娇方颐放纵不拘饭桶非想非非想处風光好负曝宫钿供求率勾绞乖亲孤蒙果品横眉怒目河水不洗船画饼充饥槐柯擐甲挥戈虎彪讳字货流交换机接毂解悬浄境矜奇军司抗质夸功良弼柳杞柳下借阴漏言鲁阳挥日缗绵排数妻舅檠榜审单思过半孙子铜鍊五声象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