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的意思、蒲剧的详细解释
蒲剧的解释
[Puzhou opera of Shanxi Province]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西省南部地区
详细解释
蒲州梆子。戏曲剧种。 晋 南通称“乱弹戏”。流行于 山西 南部和 河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的部分地区。是 山西 较古老的梆子剧种之一。
词语分解
- 蒲的解释 蒲 ú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 剧的解释 剧 (劇) ù 厉害,猛烈,迅速:剧变。剧痛。剧烈。剧毒。加剧。 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题编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戏剧。剧本。剧情。剧种。剧院。剧坛。京剧。话剧。 姓。 笔画数:;
专业解析
蒲剧是中国山西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一带)而得名。它以梆子击节为特色,是山西四大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及陕西、河南、甘肃的部分地区。
1.定义与别称
- 定义:蒲剧是以山西蒲州(今永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梆子腔系统。其唱腔高亢激越,表演粗犷豪放,擅演慷慨悲壮的历史剧。
- 别称:因其以枣木梆子击节伴奏,故又称“梆子腔”;因发源地古称蒲州,也称“蒲州梆子”或简称“蒲梆”。在晋南民间,也常被称为“乱弹”。
2.历史沿革
- 起源:蒲剧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至宋金元时期的铙鼓杂戏。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中后期的蒲州地区。
- 发展:明末清初已趋成熟,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班社众多,名伶辈出,并向外传播,对周边地区的梆子戏如秦腔、晋剧、豫剧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梆子戏鼻祖”之一。
- 近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蒲剧艺术得到保护和发展,整理改编了大量传统剧目,创作了新戏,并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2006年,蒲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艺术特点
- 音乐唱腔:属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慢板】、【二性】、【紧二性】、【流水】、【间板】、【滚白】等。唱腔高亢激越,朴实奔放,多用真嗓(大本嗓)演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伴奏乐器以板胡(呼胡)、笛子(二股弦)、三弦、梆子为主,武场打击乐风格强烈。
- 表演艺术:表演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见长,注重特技的运用,如“翎子功”(耍翎子)、“翅子功”(帽翅功)、“梢子功”(甩发功)、“鞭子功”(如《跑城》中的徐策)、“椅子功”、“扇子功”等,技艺精湛,极具表现力。
- 行当:传统上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须生(老生)和青衣(正旦)的唱功戏尤为突出。
4.代表剧目与流派
- 代表剧目:传统剧目丰富,有“本戏”(整本大戏)、“回戏”(折子戏)之分。常演剧目包括《窦娥冤》(《六月雪》)、《薛刚反朝》(《徐策跑城》)、《麟骨床》、《杀驿》、《挂画》、《火焰驹》、《三家店》等。
- 流派与名家: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和众多表演艺术家。近现代著名表演艺术家有王秀兰(旦角,代表《杀狗》、《少华山》)、阎逢春(须生,代表《跑城》、《杀驿》,创阎派)、张庆奎(须生,代表《观阵》、《跑城》)、杨虎山(花脸)等。
5.传承与现状
蒲剧作为重要的地方戏曲文化遗产,主要在山西晋南地区传承发展。运城市及下辖各县(如临猗、万荣、河津等)均有专业的蒲剧团。近年来,在政府扶持和艺人努力下,蒲剧在保护传统、培养新人、创作新剧等方面持续进行,并通过各种演出活动和媒体传播,努力扩大其影响力和观众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
-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国务院公布名录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蒲剧是中国山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定义与别称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另含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之一。其名称源于发源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清代曾称“山陕梆子”或“山西梆子”,20世纪50年代正式定名蒲剧。
二、历史起源
- 可追溯至明代,成熟于明清时期,距今有数百年历史。
- 起源说法有二:一说脱胎于锣鼓杂戏,一说源自弦索调。
三、艺术特点
- 唱腔:以梆子腔为主体,节奏鲜明,分为慢板、二性等板式,兼具高亢激昂与细腻委婉。
- 音乐:采用七声徵调式,乐器包括二胡、板胡、月琴等民间乐器。
- 表演:注重身段、表情和戏曲特技,如耍花枪、变脸等,增强观赏性。
四、流行区域
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如运城、临汾),并延伸至陕西、河南等邻近省份的部分地区。
五、代表剧目
经典剧目包括《薛刚反朝》《麟骨床》等,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如需更完整的资料,可参考相关戏曲研究文献或地方文化志。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款逼幸不消说材气层岩缠磨头嗔色弛紊垂针从轻处罚倒挂大孰调迭低标号繁奏俸恤负心违愿抚翼岪郁合式怀袵惶惕焕绮醮告嘉宴解词接轨机键景夷集团机械手据经客倡蝌蚪旷恩廊庙列屋力竭眇略黏牡甯遫劈丢扑冬钦隆虬箭三浴三薰僧寺扇惑申牒沈淫收长衰頽殊言别语疏跃私器琐旅泰山不让土壤檀桓文砖仙人桂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