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一切烦恼。佛教称烦恼为漏。 南朝 梁 沉约 《舍身愿疏》:“虽有供施之缘,而非断漏之业。”
“断漏”是一个佛教术语,其核心含义为消除一切烦恼。以下是详细解释:
佛教中将烦恼称为“漏”,而“断漏”即指通过修行彻底断除烦恼,达到解脱的境界。这一概念强调从根源上消除导致痛苦的负面情绪与执念。
南朝梁代沈约在《舍身愿疏》中写道:“虽有供施之缘,而非断漏之业。”此句表明,即使有布施的善因,若未断除烦恼,仍无法成就解脱之业。
该词偶见于古代诗词中,如宋代高观国《恋绣衾》中的“砧断漏沈”,洪瑹《齐天乐》中的“悲风断漏”,多借“漏”的意象(如更漏、滴漏)表达时间流逝或心境寂寥,与佛教原义有所区别。
提示:如需了解该词在具体文献中的语境,可参考《舍身愿疏》及相关佛经注解。
断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中断或泄漏。它可以用来表示物体断裂或中断,也可以表示信息或液体泄漏。
断漏的部首是“水”,指示了这个汉字与水相关。断漏的拆分笔画共计11画。
断漏这个词的起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逸周书·周书》一书中,古代也称之为“缺漏”。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和使用,成为了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
断漏的繁体字为「斷漏」。
在古代,断漏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水旁和字形的结构。古代的断漏写法可能呈现出一种更加简洁和古朴的风格。
1. 这个水管断漏了,我们需要及时修复它。
2. 他的话语中一直有断漏,听起来让人很困惑。
断漏可以与其他词组成新的词语,例如:断交、中断、漏洞、泄漏等。
断漏的近义词包括:中断、泄漏、缺口等。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表示事物断裂或信息泄露的意思。
断漏的反义词是连续和保密。比如,连续表示持续不断,保密表示保守秘密,与断漏的意思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