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进退韵 ”。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一首诗采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来押韵,隔句递换用韵,一进一退,故名。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轆轤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郭绍虞 校释:“若律诗先二韵甲,次二韵乙,为轆轤格。两韵间押,为进退格。”《诗人玉屑·诗体下·进退格》引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 郑谷 与僧 齐己 、 黄损 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轆轤,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轆轤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齐梁格’、‘元和格’,则以诗之宗派而言;‘轆轤格’、‘进退格’,则律诗中又增限制。”亦有诗题标明为‘进退格’者,如: 宋 杨万里 有《小憩土坊镇新店进退格》; 柳亚子 有《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
进退格是古代律诗用韵的一种特殊格式,主要特点如下:
一、定义与形式 又称"进退韵",指一首律诗中交替使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押韵,形成隔句递换、一进一退的韵律结构。通常第二、六句用甲韵,第四、八句换用乙韵,两个韵部需为邻韵关系。
二、用韵规则
三、历史记载 最早见于宋代文献:
四、常见邻韵组合 按平水韵分类,常见允许通押的邻韵包括:
这种用韵方式在宋代较为流行,既保持格律规范又增加创作灵活性,但要求诗人对韵部划分有精准把握。
《进退格》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括“进”、“退”、“格”。下面将就每个汉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阐述。
拆分部首:辶
笔画:11
来源:进字的上面、下面以及两侧都是辶,辶是“辵”字的异体,辶在这里表示走,所以进字表示走进、前进。
繁体:進
古时候汉字写法:辶冖,表示通过有山穿过去。
例句:他每天都在不断进步。
拆分部首:辶
笔画:9
来源:退字的上面、下面以及两侧都是辶,辶在这里表示走,所以退字表示走后退。
繁体:退
古时候汉字写法:辶几,表示行走带着行李。
例句:他因为受到挫折而选择退缩。
拆分部首:木
笔画:6
来源:格字的上面是十字形状的木,表示木做的栅栏,因此格字表示用木片做成的隔离。
繁体:格
古时候汉字写法:杙,表示木栅栏。
例句:他的行为举止始终规矩有序,符合社会的规格。
进退有序、前后脚步稳健、格局、格物致知
进退有据、进退自如、进退维谷、格守、格局良好
进退失据、进退不定、退进、破格
以上就是《进退格》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相关内容。
坳窊爆肚[儿]变急鼈燥伯乐一顾不用参问长出气重申出头躇足饭桶飞挝風簾妇人孺子服席苟安官驾沽名吊誉果介海产含脸好景花甎回漩货卜緘书剪纸片饥馑计研心筭赍诣镌诋麇裹凌朁芒焰蛮语迷淡民权内三关傩戏铺放钱桌轻容仍耗人枭省声事节说咲説真的台驭汤饼特刊听讲王徐应刘晚进违犯问卜鲜丽喜不肯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