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役的意思、劳役的详细解释
劳役的解释
(1) [forced labor; penal servitude]∶为政者役使人民作工,强迫的劳动
服劳役
(2) [corvée]∶奴仆向其地主应当提供的一天或更长时间的无偿劳动(如修路)
详细解释
(1).指统治者强迫人民出劳力当差服役。《淮南子·泰族训》:“无軼民,无劳役,无寃刑。” 唐 钱起 《送张管书记》诗:“边事多劳役,儒衣逐鼓鼙。”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养好了伤,服满三八二十四天劳役, 王二 从县城回到 王家堡子 了。”
(2).劳苦。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 元 曰:‘相公口气逼人,恐著述搜索劳役,心气不正,何不坐禪?’”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风光正暮春,便纵然劳役,何必愁闷?”
词语分解
- 劳的解释 劳 (勞) á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 辛苦,辛勤: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
- 役的解释 役 ì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战事:战役。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使唤: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劳役”是一个具有历史和社会学含义的词语,其核心含义指统治者或权力机构强制要求人民(或牲畜)提供无偿劳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强迫性劳动:指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强制民众参与的体力劳动,常见于古代社会或特定制度下(如刑罚、赋税替代形式)。例如:“服劳役”表示被强制劳动(、)。
- 牲畜的使用:也可指牲畜被用于耕作、运输等劳动(如“能劳役的牛”)(、)。
2.历史背景
- 中国古代劳役是赋税制度的一部分,如《淮南子·泰族训》提到“无劳役”为理想治理状态()。
- 唐代钱起的诗句“边事多劳役”反映了边疆战事中民众被迫服役的现象()。
3.现代引申
- 广义指代:现可比喻繁重、无自主性的工作,如“精神劳役”()。
- 法律术语:部分国家将“劳役”作为刑罚形式,如“强制劳动”(英文对应“forced labor”)()。
4.使用场景举例
- 古代:“改劳役助耕制为收取实物地租”体现劳役向经济赋税的转变()。
- 现代小说:柳青《创业史》中“服满劳役”描写角色完成强制劳动的情节()。
补充说明
需注意,“劳役”与“劳务”不同,前者强调强制性与无偿性,后者多为自愿且有偿劳动。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制度或法律定义,可查阅权威历史文献或法律条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劳役(láo yì)一词来自于汉语,它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将为您介绍劳役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劳役的主要部首是力(lì)部,由左右两个笔画构成。
来源:劳役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其中,“劳”字表示辛勤努力、勤劳,而“役”字意味着服从、遵循。结合在一起,劳役就代表了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并服从于其他人或组织的指导和安排。
繁体字:在繁体汉字中,劳役被写作勞役。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的隶书写法,劳役的古字形为“勞役”。
例句:劳役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被强迫从事艰苦、繁重、乏味或低级的体力或脑力工作。例如,“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劳役,为了收获丰硕的农作物。”
组词:与劳役相关的词语有劳动、劳苦、劳工、劳累等。
近义词:与劳役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劳动、辛劳、辛勤、辛苦等。
反义词:与劳役相反的词语有休息、享受、闲暇等。
以上是关于劳役一词的解释,包括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劳役是一个常用的词汇,用来描述人们辛勤努力工作的状态,历史悠久,且在现代社会仍然有重要的用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