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洞孔,常指眼、耳、口、鼻等器官。《韩非子·解老》:“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淮南子·精神训》:“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内有四辅,若心之有肝肺脾肾也;外有百官,若心之有形体孔窍也。”
(2).指心窍。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难道是我福至心灵,竟把聪明孔窍都洗开了不成!?”
“孔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人体感官器官
通常指眼、耳、口、鼻等外部孔穴,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通道。例如《韩非子·解老》提到“孔窍虚,则和气日入”,强调感官的虚静状态对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淮南子·精神训》进一步比喻“孔窍”为“精神之户牖”,即精神与外界的门户。
中医中的扩展含义
在中医理论中,“孔窍”泛指九窍(眼、耳、鼻、口、前后二阴)、汗窍、精窍等,与气血、津液运行相关。如《灵枢·百病始生》提到“孔窍下壅”会导致津液不畅。
指心窍或才智
清代李渔在《奈何天·形变》中用“聪明孔窍”比喻心智开悟,如“难道是我福至心灵,竟把聪明孔窍都洗开了不成?”。部分文献将“孔窍”与孔子关联,引申为才智超群、思维敏捷的象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中医理论,可参考《韩非子》《淮南子》或中医典籍《灵枢》。
孔窍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由“孔”和“窍”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孔:部首为“孑”,总笔画数为5。
窍:部首为“穴”,总笔画数为9。
来源:
孔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文化。孔窍指的是孔洞或者窥视之处,隐喻为洞悉事物本质和深入了解事物内在的能力。
繁体:
孔窺(注:孔和窺为繁体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孔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种古代汉字写法:
孔:王字头上加一横,中间加两点,下面加一横
窍:由一组组合字形构成,其形状类似于一个洞口
例句:
他有一双慧眼,能够洞察人心的孔窍。
组词:
孔明;窥视;洞悉
近义词:
洞悉、洞察、窥探
反义词:
迷惑、糊涂、愚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