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士的意思、冠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士的解释

已行冠礼的成年之士。《礼记·投壶》:“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 孔颖达 疏:“冠士者,谓外人来观投壶,成人加冠之士。尊之,故令属宾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冠士是古汉语中的合成词,指行过冠礼的成年士人,即通过冠礼正式获得社会承认的成年男子身份。该词由“冠”与“士”组合而成,需分释其义以明本义:

  1. 冠(guàn)

    作动词时指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冠礼。《礼记·曲礼上》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此礼象征男子成年,可承担社会责任。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3350-6)第2卷,第105页。

  2. 指先秦时期介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的社会阶层,后泛指有学识、德行或担任低级官职的男子。《说文解字》释:“士,事也。” 引申为有担当之人。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1595-4)第1283页。

合义考据:

“冠士”强调士人群体中完成冠礼的成年者,区别于未冠的少年士子。如《仪礼·士冠礼》记载士阶层的冠礼仪程,隐含“冠士”身份的确立需依礼而行。该词凸显古代礼制对成人身份的规范作用,属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称谓。

使用场景:

多见于先秦至两汉文献,如《礼记》《仪礼》等礼书,或史书对士人成年仪节的记述。后世因冠礼仪式变迁,此称渐少用。

权威参考:

注:因“冠士”为古语专称,现代汉语已罕用,权威释义主要见于大型历史语文辞书,未收录于普及型词典。以上来源均依据纸质权威辞书,未提供网络链接以确保信息可靠性。

网络扩展解释

“冠士”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指已行过冠礼的成年士人。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由“冠”(guàn,指行冠礼)和“士”(古代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组成,字面意为“加冠后的成年士人”。

  2. 礼仪背景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标志成年并获社会认可。如《礼记·投壶》记载:“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孔颖达注解称“冠士”为参与投壶仪式的成年观礼者,因其身份尊贵被归入宾客行列。

  3. 社会属性
    该词特指士阶层中完成冠礼的成员,区别于未冠的青少年。冠礼后,士人可参与政治、军事等社会事务,承担成年责任。

注音与用法

以上解释综合了《礼记》的经典记载及历代注疏,反映了古代礼制对成年的界定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艾蒿邦良播弄步祷不露形色残刖超逸城旦侈侈不休充份翠駮大老婆打瓮墩盆點明顶账挏马酒断崖放疗帆脚燔丧福星拐弯孤翠过君表过中不食秏废颢汗荒榛回复鴐鵞焦煎脊梁警抑禁居俊品刘灵论谏痝痝没脊骨闹魔朋坐族诛平窿铅字砌叠庆色入次商略山市善喻山志神门侍立受籙説明书通首至尾襪系温菘无涓校簿洗脚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