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行冠礼的成年之士。《礼记·投壶》:“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 孔颖达 疏:“冠士者,谓外人来观投壶,成人加冠之士。尊之,故令属宾党。”
“冠士”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指已行过冠礼的成年士人。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字面含义
由“冠”(guàn,指行冠礼)和“士”(古代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组成,字面意为“加冠后的成年士人”。
礼仪背景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标志成年并获社会认可。如《礼记·投壶》记载:“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孔颖达注解称“冠士”为参与投壶仪式的成年观礼者,因其身份尊贵被归入宾客行列。
社会属性
该词特指士阶层中完成冠礼的成员,区别于未冠的青少年。冠礼后,士人可参与政治、军事等社会事务,承担成年责任。
注音与用法
以上解释综合了《礼记》的经典记载及历代注疏,反映了古代礼制对成年的界定方式。
冠士(guàn sh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冠的部首是冖,笔画数为4。它的意思是戴在头上的帽子,有时也用来指代王冠。
士的部首是士,笔画数为3。它的意思是君主的臣子,古代也用来指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冠士这个词来源于古时候的王朝制度。在古代,冠是君主的标志,士是王朝的臣子,所以冠士指的是君主和臣子的关系。
冠士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冠士」。
在古时候,冠士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冠的下面是「口」字形,表示戴在头上的帽子;士的上面是一个「丿」形,表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例句:
1. 君王戴上了华丽的冠,士人整齐肃立在一旁。
2. 当初的冠士已经变成了朋友之间的普通称呼。
一些相关的词语有:
组词:冠冕、冠军、士气、士兵
近义词:君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反义词:平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