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福,求福。《左传·成公十三年》:“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 献 穆 。” 唐 白居易 《戒药》诗:“朝吞太阳精,夕吸秋石髓;徼福反成灾,药误者多矣。” 明 宋濂 《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州民攀慕徼福者,殆无虚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八:“我无徼福心,来就白云睡。”
“徼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ǎo fú(部分文献中亦注音为 yāo fú,但根据《左传》等典籍的用法及现代权威词典标注,此处取jiǎo 音)。其含义及用法可归纳如下:
祈福、求福
指通过祭祀、祷告等方式主动寻求福分。例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欲徼福於先君献穆”,唐代白居易《戒药》诗“徼福反成灾”,均体现这一核心含义。
引申为勉强获得的福分
部分解释(如)提到“通过权宜之计或努力维持得来的福气”,强调福分的来之不易或非自然状态。
古籍用例
文化内涵
徼福行为贯穿中国历史,从帝王敬天到百姓祀神,反映了对幸福生活的朴素追求,但也隐含对“刻意求福可能适得其反”的警示(如白居易诗句“药误者多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民俗实例,可参考《左传》、白居易诗作等文献。
徼福,是一个汉字词语,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作动词时,意为努力争取幸福;作名词时,表示幸福。
徼福的构成部分可以拆分为:“彳”和“福”两个部首。其中,“彳”是“行走”的意思,表示动作;“福”是“幸福”的意思,表示幸福、吉祥。在汉字书写中,徼福共有10画。
徼福这个词最早见于《诗·小雅·伐木》:“视彼徼余,我其椅矣.”其中“徼余”即指努力追求、争取。后来在古代汉语中逐渐演变成努力争取幸福的意思,并被广泛使用。
徼福的繁体字为 “徼福”。
古时候徼福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其中“福”的字形会有变化。如篆书中的写法为“福”,隶书中的写法为“經”,楷书中的写法为“積”。这些变化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
1. 他一直在徼福,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 她的徼福之道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和积极的心态。
徼途、德福、努力、奋斗、追求、争取。
追求、争取、力图、谋求。
放弃、安逸、怠惰、失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