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口中雌黄的意思、口中雌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口中雌黄的解释

谓随口更改言论不当处,如用雌黄蘸笔,涂改错字。《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 李善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王衍 字 夷甫 ,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参见“ 信口雌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口中雌黄"是汉语中常见的误写形式,正确成语应为"信口雌黄"。该成语典出《晋书·王衍传》,本义指古人用雌黄(矿物颜料)涂改竹简错字,后引申为不顾事实随意评说的行为。从汉语词典角度可作如下解析:

一、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刘孝标注《世说新语》:"王衍每议,事若有不妥,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信口"强调言语的随意性,"雌黄"借代修改行为,合指不负责的言论。

二、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界定其现代含义为:"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常含贬义。其语义重心从具体的修改动作,演变为对错误言论的肆意传播。

三、语用特征 北京大学中文系《成语源流大词典》指出,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常与"信笔涂鸦"构成对仗,现代多用于批评媒体不实报道或学术不端行为,如:"某些自媒体信口雌黄的报道严重误导公众"。

四、辨析要点 与"胡说八道"的差异在于强调"修改事实"的动态过程,与"指鹿为马"的区别在于侧重"随意篡改"而非刻意扭曲。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成语大词典》特别标注其语用场合多涉及公共言论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口中雌黄”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释义

“雌黄”指古代用于涂改错字的黄色矿物颜料(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成语原指随口更正说错的话,后演变为比喻言论前后矛盾、缺乏依据,或随意更改观点、歪曲事实。


来源与典故

  1. 历史背景
    源自《晋书·王衍传》:西晋名士王衍(字夷甫)善辩,但常随意修改自己的言论,被称为“口中雌黄”。
  2. 演变过程
    古代书写用黄纸,写错时用雌黄涂抹修正。成语由此引申为“随意涂改言论”。

用法与结构


与“信口雌黄”的关联

两者均含“随意言论”之意,但区别在于:


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晋书·王衍传》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编入表倡逼趁参数柴池痴想充庖处之绰然噉饭处點躥點逗电汇东原惇固多民族国家恩怜恩狎丰颊奋战抚缉高放歌筒挂甲毂毂国际法红布宦海浮沉驩游虎头燕颔焦勤嘉选嘉愿几会经方迳自九变十化冀愿举隅靓糚脸孔磷肥柳緑花红络幕面墙而立蓂荚坶野茕居散诞沙幕绳责世弟兄十九路军世网死马当活马医素音太仓稊米投工危迳遐阐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