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巧若拙的意思、大巧若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巧若拙的解释

[a man of great wisdom often appears slow-witted] 真正灵巧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笨拙

详细解释

谓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外似笨拙。《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訥。”《庄子·胠箧》:“毁絶鉤绳而弃规矩,攦 工倕 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马南邨 《燕山夜话·艺术的魅力》:“真正的大画家,却是大巧若拙,独创新面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巧若拙”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真正高超的技艺或智慧,往往表现得朴实无华,甚至显得笨拙。它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崇尚自然、反对矫饰的思想。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面与基本含义:

    • 大巧: 指最高境界的巧妙、智慧或技艺。这里的“大”形容程度之深、境界之高。
    • 若: 如同,好像。
    • 拙: 笨拙,不灵巧。
    • 合起来,字面意思就是:最灵巧的东西,看上去好像很笨拙。
    • 引申义: 形容真正有大智慧、大本领的人或事物,不张扬、不炫耀,其外在表现可能显得平凡、质朴甚至愚钝,但内在蕴含着非凡的境界和能力。它强调内在实质与外在表现的辩证关系,反对华而不实。
  2. 哲学内涵(道家思想):

    • 该成语源自道家经典《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它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道家认为,最高的技巧(“大巧”)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人为造作(“无为”)。这种顺应自然的“巧”,不需要外在的机巧和雕饰,因此外表看起来反而显得“拙”。
    • 它批判了过度追求技巧、智巧和浮华的行为,认为那反而是背离了“道”的根本,是“小巧”而非“大巧”。真正的智慧在于返璞归真。
  3. 应用与表现:

    • 为人处世: 指真正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往往谦虚低调,不锋芒毕露,言谈举止可能显得木讷朴实(“大智若愚”与此意近)。
    • 艺术创作: 指最高超的艺术作品往往追求自然天成、不事雕琢的境界,看似简单朴素(“拙”),实则匠心独运,意境深远(“巧”)。例如,中国水墨画中的“写意”、书法中的“稚拙”之美常被赋予此意。
    • 技艺领域: 指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大师,其操作可能看起来从容不迫、简单直接(“拙”),但背后是深厚的功力和对规律的深刻把握(“巧”),比如武术中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 解决问题: 指最高明的解决问题方法,往往是直指核心、化繁为简的,看起来可能不如那些复杂精巧的方案引人注目(“拙”),但效果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巧”)。

总结来说,“大巧若拙”深刻揭示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推崇一种内敛、质朴、顺应自然规律的至高境界,反对浮夸、矫饰和过度机巧。

引用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权威辞书,对成语的释义和出处有详细记载)
  2. 《老子》(《道德经》) (成语的最早出处,体现其哲学本源)

网络扩展解释

“大巧若拙”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哲学命题,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其核心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释义 “大巧”指最高境界的灵巧或智慧,“若拙”意为表面看似笨拙。该成语形容真正高明的人或技艺,往往以质朴自然的方式呈现,不刻意显露技巧()。

二、哲学内涵

  1. 辩证思维:体现道家“相反相成”的辩证观,认为事物的本质常与其表象相反。如指出,这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延伸,强调顺应自然而非人为雕琢()。
  2. 处世智慧:主张收敛锋芒以保全自身,如所述“避免引起他人嫉妒,冷静观察处理事务”,与“大智若愚”共同构成道家韬光养晦的生存哲学()。
  3. 美学境界:提到这是老子的美学观点,认为真正的艺术应摒弃浮华修饰,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

三、实践例证 《庄子·达生》中梓庆制作乐架的故事是典型例证:他通过斋戒静心达到忘我境界,最终创作出浑然天成的作品,正是“大巧若拙”的具象化呈现()。

四、现代启示 在当今社会,该思想启示人们:

近义延伸:常与“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并列使用,三者共同构成道家对智慧、技巧、言辞的辩证认知体系()。

别人正在浏览...

暗点头板结宝钻宾臣波波碌碌怆神摧辱胆战心惊道统灯毬點施帝阁东奔西撞兑子告喝格物致知供佛花功能构抉钩栈桂柁蛊师海内外好姱核反应和驩见财起意箭竿白济济洋洋鲸音就此极幽镌椠窥看谰言轮盘绿肥红瘦履蹻暮志披帛蒲酒前人失脚,后人把滑启殡清粹清供桑田碧海骚气赡护繐幕素约讨戮淟湎头头是道土酥王老问一答十相工相贸笑话奇谈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