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俛眉的意思、俛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俛眉的解释

(1).低眉。表示谦卑、恭顺、沉痛等情状。《文选·扬雄<解嘲>》:“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羣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 刘良 注:“不低眉下色以求贤人也。”《北史·萧大圜传》:“百年几何,擎跽曲拳。四时如流,俛眉躡足。” 宋 梅尧臣 《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诗:“去年我丧子与妻,君闻我悲尝俛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女俛眉承睫,殷勤臻至。”

(2).谓向……低头屈服。《南史·宋本纪上》:“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俛眉猾竖,无由自效,顾瞻 周 道,寧不弔乎!”《梁书·武帝纪上》:“皆俛眉姦党,受制凶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俛眉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俛”(音 fǔ)与“眉”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俛”的本义

    《说文解字》释“俛”为“俯”的异体字,意为低头、屈身,引申为谦卑顺从之态。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人部》(中华书局校订本)。

  2. “眉”的象征

    眉为面部表情的关键部位,古汉语中常以“扬眉”表傲然,“蹙眉”表忧愁,而“俛眉”则通过眉目低垂的动作传递情绪。


二、核心词义

俛眉的核心含义为:

▶低头垂眉,形容谦恭、顺从或卑微的姿态。

▶情绪流露,隐含愁苦、屈服或无奈的心理状态。

典型用例:

  1. 《汉书·司马迁传》

    “俛眉以事刑馀之人”,指司马迁受刑后屈身事人的卑微情状。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唐代诗文

    杜甫《赠韦左丞丈》中“俛眉但衔杯”,以眉目低垂刻画失意之态。

    来源:《杜诗详注》(仇兆鳌注,中华书局版)。


三、引申与演变

  1. 谦卑礼敬

    如宋代笔记《容斋随笔》载“俛眉折腰”,形容对权贵的恭敬。

    来源: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2. 愁苦抑郁

    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用“俛眉蹙额”描绘人物困顿之状。

    来源: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俛眉”属书面语,多见于历史文本或文学创作,强调神态与心理的关联性。其结构保留古汉语特征,需结合语境理解情感色彩。

典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俛眉”词条,释义为“低眉,表示谦卑或忧愁”。

◇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注:“俛,俯也;俛眉即低头垂目。”

网络扩展解释

“俛眉”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体现在古代文献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俛(miǎn)眉即“低眉”,指低头或垂眼的动作,引申为谦卑、恭顺、沉痛等情态,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表情或姿态()。

  2. 情境扩展
    根据文献记载,该词可具体表现为:

    • 谦卑恭敬:如《北史·萧大圜传》中“俛眉躡足”,形容谨慎小心的举止;
    • 沉痛哀伤:如宋代梅尧臣诗中用“俛眉”表达对友人丧女的同情()。

二、引证与用法

  1.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 《文选·扬雄<解嘲>》:“将相不俛眉”,指高位者不向贤人低头示弱()。
    • 《南史·宋本纪上》:“俛眉猾竖”,形容向奸邪势力屈服()。
  2. 文学表达
    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女俛眉承睫”,通过低眉顺眼的姿态刻画人物性格()。

三、需注意的要点

  1. 与“嚬眉”的区别
    俛眉(miǎn)侧重谦卑或屈服,而嚬眉(pín)指皱眉忧愁(如李白诗中“嚬眉寡西笑”),二者读音、含义均不同()。

  2. 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在文言或学术讨论中,日常口语已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隘束葆臧憋怤采莲曲彩鹢猜忮车帷雠订箠辱唇齿翠钱道床點手店主帝娥风门水口搞鬼更害龟螭浩特横选河渭检卷解心究切眷侍教局踀开疆拓土开颜枯磔磟碡马揖没没民墟谬进募俞蹒跼墙头诗抢榆齐给清陵倾送起石棋输先著啓钥三大户丧失殆尽赏不踰时商李生离十八路湿润书会税则松纹锞屯候问慰下材相饶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