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缓的意思、简缓的详细解释
简缓的解释
简阔舒缓。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梗概简缓,言希貌朴,细行闕漏,不为小勇……然而胆劲心方,不畏强御。”
词语分解
- 简的解释 简 (簡) ǎ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简。简牍。简策。简册。 书信:简帖。简札。信简。书简。 不复杂:简单。简易。简略。简要。简便。简洁。简练。册繁就简。言简意赅。 选择:简拔。简选。简任。 姓。 繁
- 缓的解释 缓 (緩) ǎ 慢,与“急”相对:缓步。缓行(妌 )。缓慢。迟缓。 延迟:缓刑。缓办。缓役。缓征。刻不容缓。 放松,松弛:缓和。缓冲。缓解(?)。和缓。 苏醒,恢复:缓气。缓醒。 慢徐疾急 笔画数:
专业解析
“简缓”的汉语词典释义
“简缓”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复合词,由“简”与“缓”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为简省宽缓、不繁苛急迫。具体释义如下:
-
字面释义
“简”指简省、简约,强调去除繁杂;“缓”指宽缓、和缓,侧重从容不迫。二字组合后,形容事物或行为方式简洁而不紧迫,从容而有节制。例如描述政令、法规时,指条文简明且施行宽松(如“法令简缓”);形容人的性情或处事风格时,指平和舒缓、不疾不徐(如“言辞简缓”)。
-
构词与用法分析
- 语法结构:并列式合成词,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简”与“缓”均含“宽松、不严苛”义),共同强化“舒缓简约”的核心语义。
- 语体特征:多见于古代文献及正式书面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仍在学术、历史类文本中出现。
- 搭配对象:常修饰“政策”“刑罚”“节奏”“语气”等抽象概念,如《周礼·秋官》有“简缓狱讼”之载,指审案程序精简、量刑宽缓。
-
权威文献例证
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释例:
“简缓”意为简省宽弛,引《周礼·秋官·大司寇》“以简缓民讼”郑玄注:“简,约也;缓,宽也。”
此例说明其词义早在先秦典籍中已定型,且多用于描述治理手段的平和性。
-
语义延伸与近义词辨析
- 近义词:宽简、舒缓、从容。
- 反义词:繁急、严苛、峻切。
- 辨析要点:“简缓”强调形式简洁与节奏舒缓的双重特性,区别于仅表时间宽松的“迟缓”或仅表内容简略的“简略”。
参考资料
-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21: 第8卷, 页1023.
- 郑玄注, 贾公彦疏. 《周礼注疏》[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卷三十四.
网络扩展解释
“简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解析:
1.基本含义
- 指“简阔舒缓”,即行事或表达方式既简略又从容,不急促也不繁琐。这一含义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行品》,如“士有梗概简缓,言希貌朴……”,形容人的性格简朴而稳重。
2.详细解释
- 简:强调简洁、简略,与“繁”相对,如“删繁就简”。
- 缓:指缓慢、从容,如“缓步当车”。
- 综合来看,“简缓”常用于描述一种不急于求成、有条不紊的处事态度或语言风格,既有精简的智慧,又有从容的节奏。
3.使用场景
- 日常场景:形容做事不急不躁,例如“他处理问题简缓得当,避免了忙中出错”。
- 文学描述: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如“其人言谈简缓,却字字切中要害”。
4.古籍出处与例句
- 典型例句来自《抱朴子·行品》:“士有梗概简缓,言希貌朴,细行闕漏,不为小勇……”,指士人虽简朴甚至有小缺点,但内心刚正不阿。
5.现代延伸
- 在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效率与质量的平衡,例如“简缓的工作节奏反而提升了整体质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抱朴子》相关章节或汉语词典中的词条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虬倍道兼进本居壁宫博杂产利成堂陈桥兵变鉏麛淳淡奠立丢盔弃甲笃旧钝迟恶语趺迹跟手公德郭汾阳孤衾古已有之检缚茭葑交事界说鸠盘茶具详阃外癞夫懒拙貍变緑衫秣蹇酿具碰球乾涩棨情常情猿筇竹杖壬佞任运三酳仕子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烁电思子蔓送君千里终须别陶学士颓云玩耽顽笑五加险浮详夺乡歌显諡西垂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