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蘖的意思、黄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蘖的解释

见“ 黄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蘖(huáng bò)是汉语中对芸香科落叶乔木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的标准称谓,其释义与特征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基本释义

  1. 植物学定义

    指黄檗属植物,树皮厚且呈灰褐色,木质部鲜黄色,味苦。其干燥树皮称“黄柏”,为传统中药材(《汉语大词典》"黄檗"条)。

  2. 别名系统

    古籍中亦作“黄柏”“檗木”,《本草纲目》载:“俗作黄柏,省写之谬也”(《本草纲目·木部》)。

二、文化意涵

  1. 佛教象征

    因树干味苦,禅宗常以“黄蘖苦”比喻修行艰辛。唐代希运禅师(号黄蘖)更使其成为禅学符号(《景德传灯录》卷九)。

  2. 诗词意象

    杜甫《望岳》“黄蘖馆前沙路微”中,借黄蘖林渲染山野清寂之境(《全唐诗》卷二百十八)。

三、实用价值

  1. 药用功能

    树皮入药性寒,具清热燥湿之效,《伤寒论》载其用于泻火解毒方剂(《中华本草》第3册)。

  2. 工业应用

    木材可制黄色染料,清代《天工开物》记其染色工艺:“黄蘖煎水染,色如蜜蜡”(《天工开物·彰施》)。


文献依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李时珍. 《本草纲目》[M]. 明朝万历刻本.
  3. 道原. 《景德传灯录》[M]. 北宋真宗年间.
  4. 彭定求. 《全唐诗》[M]. 中华书局, 1960.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6. 宋应星. 《天工开物》[M]. 明崇祯十年刻本.

古语例证:

《乐府诗集·子夜歌》

“黄蘖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以黄蘖树心味苦,隐喻思念之深切。

网络扩展解释

“黄蘖”是一个多义词,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一、植物学释义

黄蘖(学名:Phellodendron amurense),俗名“黄柏”,是芸香科落叶乔木,高10-25米。其树皮呈淡灰色,内皮黄色,性寒味苦,可作染料或入药。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及日本。

二、药用价值

黄蘖的树皮和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

  1. 抗菌抗病毒:对霍乱毒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真菌等有抑制作用。
  2. 清热消炎:中医用于治疗小便异常、遗精、皮肤湿疹及炎症等症。
  3. 降压解热: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具有降压和退热效果。

三、其他文化含义

  1. 佛教术语:唐代禅师希运因在福建黄檗山出家,被称为“黄蘖禅师”,其修行地“黄蘖寺”也因之得名。
  2. 别称与分布:别名“蘖木”“蘖皮”,木材坚硬,可用于制作枪托等器具。

黄蘖既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也在佛教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其名称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指向植物本身或相关历史人物、地点。

别人正在浏览...

梆子头暴示本初秉耕趁职侈国赤罴撺箱点子方宝范模風裁公私两济宫幄关郡寒楸嚎丧混称肩子祭财神唶吮计交急烈可巧凉花刘伶锸麻灰色曼矰礣砎内竖年侄排告拍花瓢桮漂母泼声浪气浅淡怯壳儿奇花异卉青稻勤虔穷观篛笠散乐三师七证少作市工收迹首善双梁鞋私煎锁纽铁丝网土族兀臬无息仙娥乡意小耳朵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