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刀俎的意思、刀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刀俎的解释

[butcher's knife and chopping block] 刀和砧板,原为宰割的工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详细解释

(1).刀和砧板。宰割的工具。《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韩诗外传》卷八:“三公之位,我知其贵於刀俎之肆矣;万钟之禄,我知其贵於屠羊之利矣。” 韩瀚 《山河曲·西北坡》:“天将曙,告英雄将士,糖弹杀6*人胜刀俎。”

(2).宰割。 清 遯庐 《童子军·谋劫》:“难道轰轰烈烈的大丈夫,平白地受人刀俎么!”

(3).喻极危险的境地。 清 钱谦益 《继母吴氏加赠淑人制》:“付餘年於血泪之内,九死而一生;出遗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刀俎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刀俎"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刀"和"俎"两个单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用于切割食物的刀具和砧板。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常用于比喻意义,指代宰割者或迫害者,象征着任人宰割的被动处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 字面本义

  1. 刀 (dāo):指切割用的利器。
  2. 俎 (zǔ):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来放置、切割肉类食物的长方形砧板,通常为木制,有时有四足。
    • 组合义:"刀俎"字面意思就是切肉用的刀和垫肉用的砧板,是古代厨房或祭祀场合必备的器具组合,用于处理牲体或食物。

二、 比喻意义(常用义) "刀俎"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或类似表述如"任人宰割")这个经典比喻中:

  1. 宰割者/迫害者的象征:"刀俎"在这里比喻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可以任意处置他人的人或势力。他们是主动的施害方。
  2. 掌控与压迫的象征:它象征着一种绝对的、不容反抗的控制力和压迫性力量。
  3. 危险处境的象征:对于处于"鱼肉"位置的人来说,"刀俎"代表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危险、灾祸或任人摆布的悲惨境地。

三、 词源与典故 "刀俎"的比喻用法源远流长,其经典意象主要固化于著名的历史典故:

四、 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

  1. 主要用其比喻义:单独使用"刀俎"或构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短语,形容一方完全受制于另一方,毫无反抗能力,面临被欺凌、迫害或控制的处境。常用于描述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社会压迫等场景中弱势方的境况。
  2. 文学性与警示性:该词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和警示意味,强调形势的危急和力量的悬殊。
  3. 字面义极少单独使用:在现代日常语境中,很少单独使用"刀俎"来指代实际的刀和砧板,除非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或文学描写中。

"刀俎"一词,源于古代切肉的工具组合(刀和砧板)。其核心生命力在于其深刻的比喻意义,源自《史记·鸿门宴》的经典典故。它象征着掌控生杀大权的迫害者、宰割者,以及其所代表的绝对压迫力量和危险处境,常与"鱼肉"对举,构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固定表达,用以形容任人宰割、无力反抗的被动局面。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和使用的正是这一层比喻含义。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刀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āo zǔ,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二、出处与典故


三、词性与结构


四、现代用法

  1. 文学语境:用于描述权力压迫或生死攸关的处境,如“糖弹杀人胜刀俎”(韩瀚《山河曲》)()。
  2. 日常表达:常见于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强调被动受制的局面()。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语义演变,可参考《汉语辞海》或《史记》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苞孽辩哥波及部将产妇长思缠头赀朝阶槌击春流玳瑁鱼登时点金作铁地藏菩萨都德讹人耳也岗位共建宫寮攻熨辜人皇闼呼嵩贾阁俭克简率简切了当见下文开察考驳两邻隶汉醴醪凌嶒陋邦美缺弥勒麋衔摩罗内灸妻房日度陕甘宁烧铄耍流氓私拷丝絇四乡宿系泰逖堂头外客文诌诌乡团小底校工小还侠士写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