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摩罗的意思、摩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摩罗的解释

(1).百合的别名。《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上·百合》:“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 荆州 川谷。”

(2).鳄鱼。《翻译名义集·畜生》:“摩罗:《善见》云鶚鱼,长二丈餘,有四足,似鼉。”

(3).梵语译音。即魔。意为扰乱,障碍。佛经中原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 波旬 。后泛指一切障道之法。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摩罗之言,假自 天竺 ,此云天魔, 欧 人谓之撒但,本以目 裴伦 (G.Byron)。” 赵朴初 《临江仙·题萧淑芳画花卉长卷》词之二:“岂独爱花兼爱刺,锋銛何减吴戈?不辞流血对摩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摩罗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词汇,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佛教术语

    摩罗(梵语:Māra)原为佛教概念,指阻碍修行者觉悟的“魔”或“恶魔”。《佛学大辞典》定义其为“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的超自然存在”,常与“烦恼”“五蕴”等关联。佛教经典中,摩罗代表贪欲、死亡等负面力量,如《四十二章经》提到“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

  2. 文学引申义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赋予摩罗新内涵,借梵语词指代“反抗权威、崇尚自由的诗人”,如拜伦、雪莱等浪漫主义作家。此用法扩展了词汇的文化外延,强调批判精神与文学力量。

  3. 词源考据

    据《汉语大词典》,摩罗为梵语音译词,汉译佛经中亦作“魔罗”,后简化为“魔”。其构词体现佛教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如“魔鬼”“魔障”等衍生词均源于此。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摩罗”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1.梵语译音中的“魔”

2.植物别名

3.动物指代

其他说明

以上信息综合了文献考据、佛教文化和植物学知识,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拜赐之师豹雾隐碑阴编结谗喙呆老汉单线铁路大判德隆望重凡枯冯唐头白丰豫伏犀功事官法如炉规画函件洪覆皇雄氏焕蔚烜卓谫谫介词击破揪敛锯齿劳瘁栗锐流浪流徵马勃楣机梅亭鸣文拿刀动杖牛下歌懦尫跑马占圈盆覆偏废钱粮档子骑将去来刃口如鸟兽散入趣乳育赏一劝百慎察设限水仙操叔舅四言素祇啴敦叹吒条衣踢磬筒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