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罪人。《尸子》卷上:“ 尧 养无告, 禹 爱辜人, 汤 武 及禽兽。”
(2).受车裂之刑者。《庄子·则阳》:“至 齐 ,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辜,谓辜磔也……古之辜磔人者,必张其尸於市。”参见“ 辜磔 ”。
“辜人”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单字训诂与历史语用分析。《说文解字》释“辜”为“辠也”,即罪过之意,汉代郑玄注《周礼》时提出“辜”可引申为“枯竭、毁坏”的动词义项。在“人”字组合中,“辜人”存在两种解释可能:
其一作名词短语,指“有罪之人”,如《汉书·王莽传》载“行汙为辜人”,此用法与“罪人”“刑人”构成同义类聚。其二作动宾结构,表示“使人遭受罪责”,《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有“辜人之财”的表述,此处“辜”作使动用法。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中被标注为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基本退出口语系统,仅存于古籍文献与方言残留。在方言调查中,福建闽南语仍保留“辜人”指代“连累他人”的动词用法,可参考《闽南方言大词典》的释义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辜人”属于低频词汇,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用例存在释义差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参照《故训汇纂》的训诂材料进行考辨,该工具书收录了从先秦至清末的43种古籍注疏中对“辜”字的解读。
“辜人”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以下是基于古典文献及权威词典的综合解释:
罪人
指有罪之人或行为违背道义者。例如《尸子》记载:“禹爱辜人”,强调古代圣人对罪人的宽宥态度。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因错误行为而被谴责的对象”,如例句:“官方的不宽容可能置无辜人于死地”。
受车裂之刑者
特指古代被处以车裂(五马分尸)刑罚的人。《庄子·则阳》中描述“见辜人焉”,郭庆藩注解为“张尸于市”的受刑者。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庄子》相关注解。
八字帖濒海波长茶壶城寨蹴履打灯笼打谱电磁灶电子读物迭縠顶凶定正斗绝一隅豆娘恶心讽动疯人院焚炀弗臣妇言干热高格瑰瓒国中毫翰好弄红蕉后手不接狐梁胡突虫渐快机会成本口蘑朗耀两级师范学堂橹罟子纶扉霾晦矛渝沐礼暮岁目注心营炮膛芊丽寝不成寐器物骚动石田淌口水田舍公同一歪风王觐无量数五虚详谳仙人担岘山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