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俭克的意思、俭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俭克的解释

谓勤俭而能克制。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四后垂顾,山东不夷。逮我圣父,殷忧俭克,乘其淫骄,乃伐乃殛。”


亦作“ 俭刻 ”。吝啬刻薄。《宋书·朱脩之传》:“然性俭剋少恩情,姊在乡里,飢寒不立, 脩之 未尝供赡。”《南史·朱脩之传》:“俭刻无润,薄於恩情,姊在乡里,飢寒不立, 脩之 贵为刺史,未曾供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俭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节俭而克制,强调在物质生活或行为上严格约束自己,不追求奢华或放纵。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节俭克制

    指在生活用度或行为习惯上注重节省,并严格自我约束。

    例:他虽身居高位,却一生俭克,衣食朴素。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俭”字释义条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近义词辨析

    • 俭朴:侧重生活简单朴素。
    • 俭省:强调节省开支。
    • 俭克:更突出“自我克制”的意志力,含自律意味。

二、词源与古籍用例

  1.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如《北史·崔挺传》:“居官俭克,常饮一杯水,食一升饭。”

    来源参考:

    《北史》卷三十二(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构词解析

    • 俭(jiǎn):《说文解字》释为“约也”,即约束、节约。
    • 克(kè):本义为“胜任”,引申为“克制”“约束”。

      二字组合强化了“通过自律实现节俭”的内涵。


三、用法与语境

  1. 适用场景

    • 描述个人品德:“家风俭克,子孙皆守清廉。”
    • 批评过度节制:“俭克过度反成吝啬。”(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

      来源参考: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国学大师)

  2. 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语或评价性表述,如人物传记、家风论述等,需注意避免与“吝啬”“刻薄”混淆。


参考资料权威性说明

  1. 《汉语大词典》: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辞典,由数百位专家历时18年编撰,收录词条37.5万条。
  2. 《北史》:唐代李延寿所撰正史,为研究南北朝历史的核心文献。
  3.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由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支持的开放式古籍数据库,内容经学术校勘。

(注:因部分古籍原书无网络版,链接指向权威电子化平台或出版社官网,确保来源可追溯。)

网络扩展解释

“俭克”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勤俭而能克制,强调在物质生活中保持节俭、克制的态度。该词由“俭”(勤俭节约)和“克”(克制欲望)组合而成,属于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

  2. 语境中的延伸含义

    • 中性描述:如唐代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中“殷忧俭克”,指通过勤俭克制应对忧患。
    • 贬义用法:在《宋书·朱脩之传》等文献中,“俭克”亦作“俭刻”,带有吝啬刻薄的负面色彩,如描述某人对亲属缺乏供养的冷漠态度。
  3. 使用注意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褒贬。现代多用于褒义,表示理性节制的生活方式;若指过度节俭导致人情淡薄,则偏向贬义。

总结来看,“俭克”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可能因程度不同衍生负面评价,需根据上下文灵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百弄邠王操介蟾宫折桂潺颜僝骤出畋雌性葱海从牛簇叶碘酒点污定说砥柱多谋少断夺席发喘伏属鼓楼寒燎旱烟袋诃陵国鹤鸣九皋会儿火王甲长郊庙极呼孔跖郎官星老弱妇孺盠顶流丽旄敦门闑庙室苗头悯忌某者女皇尀耐千里之足乔林衾衣取怒三志生草市民文学史氏四司六局添革天棘投放枉实武略仙种晓钟昔款吸溜疏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