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勤俭而能克制。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四后垂顾,山东不夷。逮我圣父,殷忧俭克,乘其淫骄,乃伐乃殛。”
亦作“ 俭刻 ”。吝啬刻薄。《宋书·朱脩之传》:“然性俭剋少恩情,姊在乡里,飢寒不立, 脩之 未尝供赡。”《南史·朱脩之传》:“俭刻无润,薄於恩情,姊在乡里,飢寒不立, 脩之 贵为刺史,未曾供赡。”
“俭克”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基本释义
指勤俭而能克制,强调在物质生活中保持节俭、克制的态度。该词由“俭”(勤俭节约)和“克”(克制欲望)组合而成,属于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
语境中的延伸含义
使用注意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褒贬。现代多用于褒义,表示理性节制的生活方式;若指过度节俭导致人情淡薄,则偏向贬义。
总结来看,“俭克”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可能因程度不同衍生负面评价,需根据上下文灵活理解。
俭克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包含着节俭和节约的意思。该词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克(力量),共有12个笔画。
俭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俭克的原字是「傔」,是由「亻」表示人的部首和「兼」表示兼容的字形组成的。在繁体字中,俭克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人们非常注重节俭和节约,这是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物质资源有限的原因。因此,节俭和节约成为一种美德和行为准则,受到人们的崇尚和推崇。
以下是一些关于俭克的例句:
1. 他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非常懂得俭克的重要性。
2. 在这个浪费资源的时代,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俭克的原则。
3. 他的俭克习惯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俭克一词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新的词汇,例如:
1. 節俭投資(jí jiǎn tóu zī):指在投资中注重节约和有效利用资金。
2. 省俭生活(shěng jiǎn shēng huó):指过一种节省和节约的生活方式。
与俭克相关的近义词有节省、节约、节俭,这些词都表达了控制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概念。
与俭克相反的反义词是奢侈和浪费,这些词表示过度使用和挥霍资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