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作法事的场所。《晋书·隐逸传·张忠》:“其教以形不以言,弟子受业,观形而退。立道坛於窟上,每旦朝拜之。”《魏书·释老志》:“ 世祖 从之。於是亲至道坛,受符録。”
(2).即道观。《魏书·高祖纪》:“戊戌,移道坛於 桑乾 之阴,改曰 崇虚寺 。”参见“ 道观 ”。
道坛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道教举行斋醮科仪、传道授法的宗教场所,是道士进行祭祀、修炼、祈福禳灾等法事活动的核心场地。其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道坛是道教仪轨的实践空间,特指为举办斋醮法会(祭祀仪式)而设立的坛场。道士在此通过焚香、诵经、步罡踏斗等仪式沟通神灵,实现祈福消灾、超度亡灵等宗教目的。其布局严格遵循道教宇宙观,常以五行八卦为结构基础,象征"法天象地"的宗教理念。
权威参考来源:
“道坛”一词主要有以下含义:
道教仪式场所
指道教进行法事、祭祀等宗教活动的专用场所。例如《晋书·隐逸传·张忠》记载“立道坛於窟上,每旦朝拜之”,说明早期道教通过设立道坛进行日常礼拜。
等同于道观
在部分文献中,“道坛”与“道观”同义,泛指道教建筑群。如《魏书·高祖纪》提到将道坛迁至桑乾之阴并改名为崇虚寺,这里的道坛即指道教寺院。
闽南地区的特殊用法
在闽南文化中,特指酬神仪式中供奉“三宝”(道、经、师)的临时祭祀场所,用于表达对天恩的敬谢。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指实体建筑或仪式空间,其核心均围绕道教信仰展开。需注意古籍中的“道坛”多指固定宗教场所,而闽南民俗中的“三宝道坛”则是临时性祭祀陈设。
白颡半産八万四千猵狭毕力博洽常羲楚拷丛祠答腊鼓典秩东亩敦辞顿足捶胸发晖翻晒顾复归阙故辙琀玉贱同儌遮嘉平佳趣脊偻井甸晶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巨贾慷慨快马溜撒窥寻猛地里眇芒木椁墓纳粮陪尾盆池平时秋后七姊妹人本院人神共嫉申旦势沙士史双幅水讼朔旦私养伺应所职素位天仙子挑敌通巢通日祥习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