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th one's all strength] 尽力;竭力
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尽力;全力。《列子·汤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豫 南,达于 汉 阴,可乎?”《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唐 杜牧 《燕将录》:“於是任智画策,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 河 。” 清 邵懿辰 《赠陈蓺叔序》:“余尤愿 蓺叔 益坚 程 朱 之问学,而毕力於所已治之经。”
毕力(bì lì)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意为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其核心含义强调毫无保留地投入全部精力或能力以达成目标。
基本含义
指倾注所有力气或能力,常与“尽心”“竭力”等词连用,如“毕力同心”“毕力为之”。
例:
《列子·汤问》:“吾与汝毕力平险。”(我和你竭尽全力铲平险阻。)
词源解析
二字组合强调“毫无保留地付出全部力量”。
《汉书·王莽传》:
“毕力竭虑,以安百姓。”
(竭尽全力与智慧,使百姓安定。)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
唐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毕力以致其学。”
(用尽全部心力投入学问。)
来源:《柳宗元集》,中华书局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成语,如:
参考资料:
“毕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毕力”意为尽力、竭力,指用全部力量完成某事。例如《列子·汤问》中的经典例句:“吾与汝毕力平险”,即“我和你尽全力铲平险阻”。
2. 出处与文献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后广泛用于古籍。如《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提到“英雄毕力”,唐代杜牧《燕将录》中亦有“毕力再举涉河”的表述。
3. 用法特点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5.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毕力”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历史类文本或强调庄重语气的场合仍可见到,例如描述集体协作时:“合家竟日咸毕力”(引清代诗句)。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列子》《三国志》等文献原文。
报罢变色易容濞濞比推力捕鱼草赋畴年垂球楮钱楚王神癫眩叠遘饾凑端平杜绝敦忠二视帆布反作用浮宂干物各不相谋横行欢忻火者接触器杰子稽防隽资客衣狂言了落了然留戍漏夕摩睺罗伽墓门旁批品别萍虀窍隙琼珉全寿让爵柔红三折水坝説戒四圣缩色檀郎谢女啼謼頽竞退遣惟桑乡里迓鼓祥异校释撷翠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