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陪尾的意思、陪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陪尾的解释

古山名。《书·禹贡》:“ 熊耳 、 外方 、 桐柏 ,至于 陪尾 。” 孔 传:“四山相连,东南在 豫州 界, 洛 经 熊耳 , 伊 经 外方 , 淮 出 桐柏 ,经 陪尾 。”《史记·夏本纪》作 负尾 ;《汉书·地理志上》作 陪尾 。所在之地有二说。一说在今 湖北 安陆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 陪尾山 在 江夏 安陆县 东北。”一说在今 山东 泗水 东, 泗水 所出的 陪尾山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 渭 出 鸟鼠 , 汉 出 嶓冢 , 洛 出 熊耳 , 涇 出 少室 , 汝 出 燕泉 , 泗 出 陪尾 。”其后《隋书·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及近代学者多从此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陪尾"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本义及组合引申义来理解,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 单字释义

  1. 陪 (péi):

    • 本义:增加,增益。《说文解字》释为“重土也”,引申为重叠、附加。
    • 常用义:
      • 伴随,在旁边做伴:如陪伴、陪同、陪衬。
      • 从旁协助:如陪审。
      • 补偿,偿还:如陪偿(今多作“赔偿”)。
    • 来源参考:许慎《说文解字》对“陪”的释义奠定了其核心含义基础。现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则详细收录了其常用义项。
  2. 尾 (wěi / yǐ):

    • 本义:动物的尾巴。《说文解字》释为“微也”,指身体末端细小部分。
    • 常用义:
      • 末端,末尾:如船尾、尾声、尾随。
      • 残余部分:如扫尾、尾数。
      • 量词:如一尾鱼。
      • (读 yǐ)特指马尾(马尾巴上的毛)或蟋蟀等昆虫的尾须。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对“尾”的释义是其理解的根本。《现代汉语词典》等明确了其现代用法。

二、 "陪尾" 组合释义 将“陪”与“尾”组合,“陪尾”一词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

三、 具体语境与引申 “陪尾”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出现的具体语境判断:

  1. 空间位置:可能指物理位置上处于队伍、队列或物体最末端的位置,并带有伴随、附属的性质。例如,形容某人或某物跟随在队伍的最后面。
  2. 等级或重要性:可能引申指在等级序列、重要性排序中处于最末等、最次要的地位,是附加的、非核心的部分。带有一定的谦卑或次要色彩。
  3. 文学或古语用法:在古代文献或特定文体中,可能用于描绘场景或表达特定修辞。其确切含义需依据上下文确定。

总结 “陪尾”的核心含义源于其构词语素:

由于其使用频率较低,理解该词时务必结合其出现的具体上下文环境。其权威性解释主要基于对“陪”和“尾”这两个汉字在权威字典(如《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本义和常用义的组合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陪尾”是古代地理文献中记载的山名,其具体含义和地理位置存在不同说法,主要依据如下:

一、词义解析

“陪尾”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原文为“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描述的是大禹治水时经过的山脉体系。该词在不同史籍中写法略有差异,如《史记》作“负尾”,《汉书》作“陪尾”。

二、地理位置争议

  1. 湖北安陆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今湖北安陆北),认为此山与洛水、伊水、淮水等水系相关。

  2. 山东泗水说
    另一说认为陪尾山位于今山东泗水东,是泗水的发源地。此说得到《隋书·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及近代学者支持,成为主流观点。

三、文献依据

“陪尾”作为古山名,因史料记载差异存在地理位置争议,现代多采用山东泗水东的说法。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禹贡》对古代山川脉络的记载中。

别人正在浏览...

宝车保税宝惜八士崩愧逼天弊躧部首层出不穷孱细仇饷楚王台从俗笪笞诞月东郭履府第愅诡犷狉合心厚生利用讙动黄心树节士介子绥戢鳞潜翼京报连登黄甲经济效益净赢进士第积淤均壹客赋脍手雷淀连舫龙虎风云排突平门婆儿气穷嫠球拍犬牙差互融晴赛会三豪山河神女庙市舶使售世朔风疏险跳端通臂猿威略文学语言相爱相着弦师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