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现在所处之地位。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颖达 疏:“素,乡也。乡其所居之位而行其所行之事,不愿行在位外之事。”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士君子到一处,便思尽一处职业,方为素位而行。”《天雨花》第二五回:“及后兄亡托於我,年交十七嫁伊门,因见你家多清淡,井臼亲操素位行。”
“素位”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词源与出处
该词出自《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其中“素”指“现在”或“当前”,“位”即所处地位。朱熹注释“素”为“现”,强调安于当下所处的身份。
核心含义
指人应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或职位,恪守本分,专注于分内之事,不逾越或追求外在的境遇。例如《退庵随笔》中提到“士君子到一处,便思尽一处职业”,即体现这种态度。
儒家思想背景
素位是儒家提倡的处世原则之一,主张以平心态面对现实境遇,既不抱怨也不攀附,通过做好当下之事实现自我修养。
用法延伸
在古汉语中,“素”可引申为“质朴”“本真”,因此“素位”也隐含不慕虚名、踏实履职的品德要求,如《天雨花》中“井臼亲操素位行”即描述安于清贫、躬行职责的行为。
现代启示
这一概念对当代仍有借鉴意义,强调在职业或生活中专注自身角色,减少对外界条件的过度依赖,体现责任意识与内在定力。
《素位》是一个古代词汇,一般指一个人的原来的位置或身份。
《素位》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和“位”。在部首和汉字拆分中,部首“⺅”表示肉,而部首“位”表示位置。在总体笔画数上,《素位》这个词一共包含了10个笔画。
《素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其中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夫!‘敢问如素可谓之至德矣乎?’曰:‘未可也。’‘敢问其庶几可谓之至道矣乎?’曰:‘不改其故而去之。’”
《素位》这个词的繁体字为「素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素位》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为「素位」,而且字形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使用《素位》这个词的例句:
1. 他虽然出生卑微,但努力奋斗,最终从《素位》脱颖而出。
2. 她一直以来都很满足自己的《素位》,不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3. 他有着高贵的出身,但并不因此对别人的《素位》抱有偏见。
与《素位》相关的组词有:位次、位高权重、地位。
与《素位》意思相近的词汇有:本位、原位、当地。
与《素位》意思相反的词汇有:高位、尊位、荣位。
鲍氏骢被难骠袅宾友曹局翠剡到的达视大小虎法尘烽斾沨融奉先辐集刚忿槁工狗咬耗子官饭荷粮话说降止践迹汲长敬宠警迹竟天绢幅联谊六国贩骆驼麦苗迈种珉珣泌瀄粘结漂泛破冒迫筰强词夺理青精泣岐路榷管然赞如入无人之境蜃阁失官诗肩瘦时妆双凫思想算沙抟空孙心琐眇天道无亲土坡,土坡儿玩儿文君新醮纤诡小蛾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