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盆池的意思、盆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盆池的解释

埋盆于地,引水灌注而成的小池。用以种植供观赏的水生花草。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二:“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诗:“盆池有鷺窥苹沫,石版无人扫桂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盆池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名词,由“盆”与“池”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以盆器蓄水构成的小型水池。以下从形制、功能及文化意涵三方面分述:


一、基本释义与形制特点

  1. 字义溯源

    “盆”指口大底浅的盛器(《说文解字》:“盆,盎也”);“池”为蓄水洼地(《广韵》:“停水曰池”)。二字合成后,特指用盆、瓮等容器人工构建的微型水域,常见于庭院、案头陈设。

  2. 形制特征

    盆池通常以陶、瓷、石质容器为载体,尺度小巧,深度有限。其形态区别于天然池塘,强调人工造景的微缩性,如唐代姚合《盆池》诗云:“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生动描绘其“以小见大”的造景手法。


二、功能与文化意涵

  1. 实用功能

    古代作为养殖观赏性水生物的载体,如蓄养金鱼、莲花等。南宋《武林旧事》记载临安市民“以盆池蓄鱼”,印证其生活雅趣用途。

  2. 文人审美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盆池被赋予“芥子纳须弥”的哲学意境,成为文房清供之一。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喻盆池造景,体现士大夫寄情自然的雅致。

  3. 诗词意象载体

    作为经典文学意象,频现于唐宋诗词。韩愈《盆池五首》以“池光天影共青青”写其澄澈,白居易《府西池》咏“柳无气力枝先动”,均通过盆池抒写闲适心境。


三、权威文献佐证


四、延伸文化关联

盆池与盆景、赏石并称传统微观造景艺术,共同体现“壶中天地”的东方美学观。日本平安时代《作庭记》所载“水鉢”(すいばち),即受唐代盆池文化影响演化而成的枯山水元素。

文献来源说明: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2. 何九盈等修订《辞源(第三版)》
  3. 张浪著《中国园林艺术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盆池”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通过埋盆于地或掘地为坑,引水灌注形成的小型水池。主要用于种植水生花草(如荷花)、养鱼或作为庭院装饰景观。

二、起源与结构

  1. 起源:提到其最初源自日本传统池塘园艺,但显示中国唐代已有相关记载(如韩愈《盆池》诗),可能属于东亚园林艺术的共同发展产物。
  2. 构造:包含盆体、滤板、水泵等部件,材质涵盖石料、金属或手工雕刻花岗岩,形状多为圆形、六边形等。

三、文化意涵

自唐代起成为文人雅趣的象征,韩愈、皮日休、苏轼等诗人曾以盆池为题创作,反映古代士大夫对自然微缩景观的审美追求。宋代《妆靓仕女图》等艺术作品也描绘了盆池的庭院应用场景。

四、现代应用

如今仍用于园林设计,兼具功能性(植物灌溉、鱼类养殖)与装饰性,常见于庭院、绿地等空间。

(注:如需查看更多历史诗文案例,可参考的详细文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安子惨重常祭车尘马迹楚女真春莺啭地利多足纲繁扰风门腐草柑橘羔儿酒公马官槽管闚归狱皇经胡越监临自盗畿辅景附金鑪开山始祖课堂讨论凉飈緑野堂美士没头帖子门旧漰沛霹雳车贫姑丕然青肥清溷青邱蜻蜓点水酋渠囷庾软盘沈辞申豁视效守将守璞爽亮熟地睡性算作素芝踏歌图态诈天论土地规划握守舞钟馗闲构纤足绡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