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立秋以后。《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 唐 杜甫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唐 皮日休 《怀鹿门县名离合》诗之一:“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閒数晚来鱼。” 唐 罗隐 《寄徐济进士》诗:“霜压 楚 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
(2).指秋收以后。 王安友 《协作》:“现在什么也别说了,等着秋后看产量吧。”
“秋后”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立秋以后
这是从节气角度出发的含义。例如《魏书》中提到“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指夏季事务需等到立秋后再处理。唐代杜甫的诗句“况乃秋后转多蝇”也以立秋后的气候特点为背景。
指秋收以后
这一含义侧重于农业周期。如现代作家王安友在《协作》中写道“等着秋后看产量”,即表示农作物收获后的时间节点。
以上释义综合了节气划分、农业周期及文化隐喻,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多维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参考《魏书》、杜甫诗作等文献来源。
《秋后》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秋(禾)和后(彳),其中“秋”是农作物中的一种重要季节,代表着收获和丰收,而“后”则表示在某个时间点之后。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时候,农耕生活是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秋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因此,人们用“秋后”来形容某件事在丰收之后发生。
在繁体字中,秋后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有时候“秋后”的“后”字会写成“後”。这是因为古代的字形和用法存在一些变化和演变。
以下是一个例句,展示了如何使用“秋后”这个词:
“今年的庄稼丰收得很好,秋后我们准备举办一个盛大的庆祝活动。”
一些与“秋后”相关的组词有:“秋天”、“后果”等。其中,“秋天”是指每年的9月到11月的季节,与“秋后”有一定关联。而“后果”则表示某个行动或决定带来的结果。
近义词可以是:“秋季之后”、“收获之后”等。这些词均传达了在收获之后发生的时间点或事件。
相反,“秋前”可以被看作是“秋后”的反义词。它表示在秋季来临之前的时间。
【别人正在浏览】